谈一场“微爱情”


  墨西哥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奥克塔维奥·帕斯曾说,“在二十世纪各项伟大的起义中,爱情缺席了”,并且发出了“爱情不再”的感慨。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些人却开始发现爱情不再渐而远行,而是整装待发,在微博革命的浪潮中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微爱情”走进人们的生活。

  你是否还在为家长们安排策划的相亲而苦恼不已?你是否还在担心突兀的表白会遭拒绝而缄默不语?你是否仍再为如何迈出第一步而犹豫不决?

  如果你回答“是”,今夏,你可以在微博上谈场恋爱。在一个个“@”中开始一场纯美的邂逅。

  微爱情长跑

  珍妮特(Jeanette)是波士顿大学一位腼腆的大三女生,她对同校篮球队的队长亚当(Adam)心仪已久。亚当一直是全校女生关注的焦点,珍妮特对自己不自信,所以一直没有勇气靠近他,更别说向对方表白了。她一次次刻意经过篮球场,只为能远远地看着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了亚当的微博账号。她关注了他,开始在一个角落默默留意他的消息,他每天的心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开始每天在自己的微博里一段段写下心里那份爱的感觉,但她并未太过简单直白地写下“我爱你”,更没有点名,只是以“他”作为对亚当的称呼。

  “……但愿我牵挂和想念的思绪不会托着月光的妩媚眼眸投射到他的身上而给他带来困扰。我原就属于孑然一身的孤独……”

  “肖邦,不变的情人。惟有音乐,让我忘记伤痛。在这个孤独绝望却貌似充满希望的时光,我只能选择你。因为你和我同属于放不下的人。晚安,我素昧蒙面却又永远的爱人,嘘,夜深了,我仿佛看到了你的笑容。天堂,能抚平所有的伤,是吗?你听,是谁在哭泣?”

  对她而言,能够以这种方式表达长久积存在自己心中的爱意已很满足。

  由于珍妮特的文笔细腻,感情真挚,帖子被频繁转发,连亚当也慢慢地注意到她。他从她的文字里感受到了隐隐的悲伤,开始不断在珍妮特的微博下写下鼓励与祝福的话,珍妮特很激动,但她担心过早表明身份会破坏这种美好,所以并未点破,只是认真回应了亚当的每一条评论,在彼此的互动中,双方建立了好感与信任。

  久而久之,亚当终于恍悟原来他就是故事里的男主人公,他被珍妮特长期以来的真情和付出深深打动,并最终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以前不管是崇拜,还是暗恋一个人,你想接近他们却无计可施,但现在,你完全可以像关注自己的爱人一样,随时随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微博上近距离祝福他、分享他的感受、倾诉对他的思念。”珍妮特说。

  同城偶遇,美丽邂逅

  “每天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看着一样的风景,无数次的擦身而过,只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台湾漫画家几米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里的美丽邂逅唤起了多少人对错失的唏嘘和对偶遇的期待。

  微博的浪潮带来了一场网络文化新趋势,在twitter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圣安德鲁斯公园,长发,米色连衣裙,黑色长靴。暗号:青柠”等之类的微博“求偶遇”,俨然已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在中国,由微博用户发起的“同城偶遇”更是深受都市单身男女追捧。方式很简单,博友们只需将自己的行程或路线说清楚,然后再说说自己的穿着打扮,这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并且恰好关注到TA的人,就有可能相遇,并根据TA之前所说的特征,将其辨认出来,在现代都市中上演一场美丽的邂逅。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千人通过所在城市的同城偶遇活动响应了这种方式的交友。而其中,更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居多。

  @寂寞琴键写道:玉渊潭。海魂衫,红领巾。街头暗号你说:“你也来看花么? ”我说:“对呀,你才来呀!”

  其实对这类活动的追捧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现代白领生活节奏快,社交圈子固定,而上班、下班、回家的两点一线使得他们难以延伸自己的社会触角,大量的“剩女”、“剩男”往往只能通过相亲的方式选择伴侣,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对相亲存在一定抵触情绪,迫于无奈之下不得不接受这种刻意安排的会面。而同城偶遇唤起了人们对爱情的朦胧与未知感,毕竟每个人都会向往一份独特的爱情。

  当然,同城偶遇其实并不偶然,也参杂着些许人为的因素。但比起相亲,这种方式让人觉得更为自然,也更憧憬与期待。空姐小霞称,自己周围就有很多朋友对这类活动感兴趣。她坦言,对于一些女孩子而言,这类形式更易让一些较为被动、腼腆的女生接受,女生们只需在网上稍微主动一点,但在现实中依然可以保持矜持,耐心等待一场邂逅。

  微情书:言微意深

  “我并非不思念你,只是忘了那股思念所带来的冲击而已;就像我不是不呼吸,只是忘了我一直在呼吸,呼吸可以暂时屏息,但却无法不继续”

  在这短短数十字的微情书里,“微博控”妍小姐淡淡的愁绪与思念之情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情书是一种古老的传达爱意的媒介,而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似乎丧失了通过这样一种真挚、纯朴的方式倾诉衷肠的能力或意愿。而短短的不超过140字的微情书又一次给恋爱中的人们带来了心底的阵阵悸动。不同于一对一的传统情书,微情书的内容虽然只针对某一对象,但却以一对多的形式将自己心底的爱恋展现在众目睽睽之下,由此得以见证并接受众人祝福。

  王小姐是投资公司的白领,她坦言由于工作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和朋友聚会,也很少有机会认识其他圈子的人,每天除了在公司和家里,就属在地铁上的时间最多。而这个时间她通常会刷微博,在微博上她认识了一个男孩,两人经常转发彼此的微博,慢慢地开始在微博上通过微情书含蓄地表达对彼此的倾慕。

  他们的微情书给对方传递了温暖与贴心:“你说:下一站,幸福。我说:其实有你的每一站都很幸福。”

  “我在站台上等你,不说时间,不说几号线,也不说哪节车厢。如果车厢门打开的瞬间,你站在我的面前,我就让你牵我的手,一生一世。”

  彼此间的情愫在这简短的140字的微情书里不断滋生、蔓延。

  实际上,心理专家认为这种以公开却又隐秘的方式表达爱恋往往比发私信更能加深彼此的感情。虽然很多人都能看到,然而真正能读懂的却只此一人。因为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心里是与众不同的,而这种方式能让对方感受到一种安全与归属感。其实博友们不妨在彼此间设定专属于双方的暗语,在千万粉丝费解不已时,感受一种未曾体验的幸福与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