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宏观经济数据点评


    物价: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

 

点评:数据和市场猜想的一样。5.5%!,再次创下3年来的新高。虽然4月份CPI数据有所下滑,但还是不敢言及年内通胀压力高点会在3月份。进入2季度以来,我国国内的食品价格不见有跌价迹象,尤其是那头猪的价格继续是稳步上扬,本来春节之后的2个季度,国内猪肉价格将进入下跌通道,但今年却很反常,可以说近10多年无法理喻的一个年份,全国生猪价格同比平均上涨50%,这已经确定了粮食、蔬菜等食品价格继续上扬,并且,未来2个月由于供给量的大幅萎缩而将继续上涨,这已经得到市场共识。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旱灾加剧,更是加剧了农作物上涨动力,而近期连续的暴雨又让农产品价格有了继续上行的动力。至于非食品价格,也看不到有明显下跌的空间,除了深圳等个别城市的房价有所下跌,全国其他城市的房价依旧维持在高位。国际原材料价格虽然整体下行,但由于传导至国内需要一定时间,再加上企业高成本的库存压力,后期依旧无法顺利化解。总之,如何缓解当下通胀压力还将是2季度的工作重心。下半年CPI逐步回落暂时还只是一个期待。


    投资:5月工业增加值13.3%,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前5月固定资产投资90255亿元,同比增长25.8%,比前4月加快0.4个百分点。前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8737亿元,同比增长34.6%。


点评:投资增速继续温和回落,但没有人会否认投资还将是国内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前期管理层再次推进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已经决定了投资还将保持较快发展,至于高铁水利、港口建设,还将按计划进行。而多个新兴产业将继续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它们的产值增速维持在GDP的2倍以上,这不会是难事。另外,从前期公布的2个PMI数据来看,国内制造业平稳下滑局面还将延续下去。从上市公司中报预报来看,很多企业的高库存压力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不过一些如化工、水泥建材、发电设备等细分行业龙头品种还将维持目前增长势头,很多强势品种会在其中诞生。

 

    外贸:5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012.7亿美元,增长23.5%。其中出口1571.6亿美元,增长19.4%,较上月下降10.5个百分点。进口1441.1亿美元,增长28.4%,较上月提高7.6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130.5亿美元,较上月小幅增加16.27亿美元。

 

点评:贸易顺差环比上个月有所增加,也说明它对经济增长还是正贡献。进口值比上月少了1.53亿美元,也表明国内内需增长并不明显,出口的小幅增长使得进出口值增加。不过,5月对欧美的出口增速集体回落,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回落近4个百分点,也暗示国际经济环境并不大乐观,再加上后期的季节性因素,出口增速恐怕将下滑至16%左右。总之,贸易顺差扩大无疑加剧了人民币升势,而贸易战也将继续蔓延,国内净出口值增长之路依旧坎坷。

 

    消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品总额1469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4月回落0.2个百分点。


点评:很遗憾,2月下滑后,3月回升,4月回落,5月继续回落,这让我们不禁担心为未来10年,促内需能否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效。目前内需占比GDP的比重依旧没有明显改善,虽然到年底我们应该能够完成商务部制定的目标,但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却难以有惊喜。从5月家电下乡和汽车销售情况来看,也不大如意,市场期盼的稳步增长没有到来。也可见在透支了消费意愿后,居民难以再度大肆购买。当然,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高通胀压力之下的货币贬值,老百姓必然会选择资产增值的渠道,楼市不可取,股市低迷,存款又是低利率,汽车、家电是可选消费品,而非必需消费品,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大消费类板块,我们可以重点关注食品饮料、商业、医药等板块。


    货币: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6.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狭义货币(M1)余额26.93万亿元,同比增长 12.7%;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当月净回笼现金894亿元,现金投放回笼正常。人民币贷款增加5516亿元,外币贷款增加130亿美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11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1亿美元。

 

点评:新增信贷量5516亿,这结束了3、4月的增长局面,并且,环比4月下滑3成多也暗示央行在高通胀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在经历了多次的上调存准之后,商业银行银根进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保障性住房信贷资金只是小部分到位也可看出银行的窘境。另外,M2增长15.1%,M1增速为12.7,都是在继续回落,这也暗示央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还看不到停止的可能。虽说存款准备金率还只有2%的空间,但加息空间却很有想象力。前提就是经济平稳下滑局面和通胀情况,至少,管理层是不允许滞胀发生,因此,后期的货币政策将会慎之又慎。按照本轮2个月一次加息的特征来看,6月将会是一个加息之窗。

 

A股市场大势研判:再度险守2700点      CPI创新高 相关抗通胀概念一览 

 

温馨提示:文章涉及到的宏观、行业、证券市场各品种行情等数据,皆来自于官方或权威机构。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投资建议,都属个人观点,力求客观公正及具有一定前瞻性。并且不涉及任何机构、个人的利益往来。我将严格遵守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原则。文章所写,全为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盘口时评尽在华讯财经【名家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