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皮影剧团在昌黎东山公园献演《五峰会》
董宝瑞
为纪念第六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庆祝昌黎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昌黎县向东皮影剧团在中共昌黎县委宣传部和昌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的支持下,在昌黎县城东的东山公园连日演出传统皮影戏剧目《五峰会》。在演出现场,以有“小箭杆王”美称的著名皮影操纵艺术家、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理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张向东等共同献艺,进行异常精彩的皮影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今天,贴出左恭田先生在演出现场拍摄的40多幅图片,以飨读者。
前天中午,在街上与张向东先生邂逅。他说在东山公园的演出,从9日开始,演出一周。获此信息,遂与左恭田先生联系,请他到演出现场拍摄。昨天晚上,他出现在东山公园皮影演出现场,拍了个不亦乐乎。
昨天出版的《昌黎日报》,发表了记者曹立新采写的报道《打造“城市名片”保护文化遗产——皮影戏《五峰会》在我县展演》,全文如下:
我县是文化先进县,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艺术资源使我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以来,我县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和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
近年来,我县的“三歌一影”艺术、昌黎评剧和皮影制作技艺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据了解,我县现有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和昌黎皮影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拥有昌黎吹歌、昌黎皮影制作技艺和昌黎评剧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分别为《碣石山传说与故事》、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制作工艺等。此外,昌黎“三歌”参加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晚会,昌黎皮影两次进京参加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并在省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昌黎民歌参加了浙江象山、舟山渔歌号子大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项目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据悉,本次展演将为期一周。
《五峰会》为中国皮影戏剧目,是清代冀东皮影四大影经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四大影经为《双失婚》、《金石缘》、《五峰会》、《镇冤塔》(《破洪州》)。《五峰会》由《乾天剑》、《保龙山》 、《平西册》3集组成 。据说是由乐亭流浪到辽宁省辽阳县的艺人齐二黑父女合作编创。故事说的是宋代之事,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十分感人。特别是揭露宋神宗偏信奸佞,曹克让等忠臣良将受排挤迫害,却依然忠心为国,全家三代同心合力打败西羌,捍卫边疆的情节内容,受到老百姓欢迎。其表演时,唱、念均得有较深功夫,皮影人物艺术形象鲜明,整个故事情节动人,表演场面开阔。其中《全家福》一场,影幕上竟有14人之多,可充分发挥把线艺人的高超技巧。
从左恭田先生拍摄的《五峰会》演出现场看,张向东等在操纵影人时,酣畅淋漓;鲁绍敏等在掐嗓演唱时,眉目传情;黄亿金等在伴奏时,出神入化。而在场的观众看得聚精会神,津津乐道。显然,这是一场难得的精神和艺术享受。
摄影:左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