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最终被执行死刑了!有人鼓掌庆幸,有人扼腕叹息,万事皆太极,随着一条罪恶生命的结束,人们对他的万般仇恨也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
回顾整个药家鑫事件,冷静的人会发现,无论对于张妙还是药家鑫,这都是一场彻底的悲剧,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唇枪舌战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胜利者,一个家庭失去了女儿、爱人和母亲,另一个家庭失去了独子。当药家鑫的心脏在药剂的作用下停止跳动时,人们才发现他其实只是个孩子,当他用一死来卸掉背负的罪恶后,他的本真还是让善良的人们动容,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在药家鑫死后撰文表达悲伤的真正原因。
法理不外乎人情,人心,机也。其实,药家鑫本不该死,无论是上天还是张家都给了他机会,只是,这些机会他都没有看到,更没有抓住,其中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他家庭的原因,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全社会的声讨,急于杀之而后快。
机会一:普通交通肇事为何变成凶杀?开车出车祸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解决的小纠纷,但惟独药家鑫却害怕记他车牌号的“农村人麻烦”(不知道他和多少农村人打过交道),于是取出水果刀,用细长的,弹钢琴的手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女性。事情的性质由此发生了根本改变,从有情可原变成了罪不可恕,获知此事的人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开始自发关注案情的进展。
机会二:自首后为何不立即当面向张家人致歉?欠债还钱,理所当然。既然已经自首,为何不去见见受害者的家人呢?解铃还须系铃人,再多的仇恨,再大的不安也只有勇敢去面对才能解决,避而不见,不仅让受害者家属和社会公众怀疑其诚意,也不由让人猜测药家会否正在背后发力,通过各种途径疏通关系。于是,各种关于官二代、富二代的传言开始扶摇直上,网友的观点开始一边倒,并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对此案的关注。
机会三:力挺药家的舆论为何缺乏对受害者的抚慰。无论是媒体解释说药家鑫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还是李梅瑾教授的“激情杀人”,都没有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再好的孩子,再委屈的成长经历也不是杀人的理由,更不是为自己辩护的借口。这个时候的一切为药家鑫辩护的声音都成了众矢之的,不是网民太不讲理,而是人心的大势所趋。
机会四:在赔偿问题上,为何不表达更多的诚意?有的人说药家富,也有人说药家穷,但在这个事关生命存亡的时机上,富与穷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问题还是要让受害者和社会觉得你有赎罪的诚意。
......
天下万事,难易相成。最易的是为所欲为,最难的就是赢得人心。无论贫贱富贵,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是如此,人不怕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若是执迷不悟,错上加错,那一定会失去人心,最终落得家破人亡,业败人散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