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本食品工业园的建议


  抓住灾后日本重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在我省建立日本食品工业园,有利于我省与日本食品工业合作的大发展,促进我省对日本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带动我省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在我省建立日本食品工业园还有利于推进我省食品加工业抓大市场、建大产业、求大发展,产业向高精、安全、绿色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为什么在我省建立日本食品工业园

  1. 日本灾后重建为我省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使得日本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灾害不但破坏农田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核泄漏可能引发粮食和畜牧业、渔业的污染,加剧日本国内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局面,并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食物的供应。初步判断,日本在国际市场的进口需求将进一步放大,由于核放射性物质扩散的不确定性、以及福岛核反应堆状况的不稳定性,加之民众对核物质、核辐射危害等相关知识的缺乏和对核恐惧,日本国内农产品、食品短期需求或受到抑制。中长期来看,核泄漏也将给日本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摸的后遗症。直接影响到养殖业和种植业,由此将加大日本对中国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目前,中国沿海一些省份相关企业机遇已经显现,频频接到来自日本的大额订单,并在加班加点赶生产。日本是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农产品自给率较低,除稻米外,其余大部分农产品需要进口。其中,食用农产品更是进口大项。日本主要从中国进口鸡肉和蔬菜,每年两者的进口金额约占日本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金额的80%以上。日本灾后重建过程中,及今后相当时间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包括保鲜蔬菜、鸡肉、牛肉、猪肉、乳制品和蛋类将会有所提高。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是距离日本最近的大国。黑龙江省是中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大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经济总量、种植面积、质量安全水平等多项指标全国领先。到目前为止,我省在食品安全领域未出现任何问题。绿色有机食品不仅代表着黑龙江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也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张靓丽名片。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受到日本人的青睐,完全有可能成为日本灾后重建农产品、食品的重要来源地。日本灾后重建为我省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2.日本的食品工业面临严峻打击我省或将承接产业转移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电泄漏三大事故叠加,史无前例,对日本的打击是全方位的,如民众生命安全、环境质量、产品品质和国民消费信心等。尤其是日本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对作为与农产品的特殊依存关系的食品工业也造成巨大破坏,主要表现在:一是受海啸影响,部分耕地将遭遇盐碱化,依盐碱化程度不同将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或者严重减产,去盐碱化需要5年以上时间,同时由于核污染将导致以当地农作物为原料的食品难以为人们接受;二是电力供应恢复的周期长,电力供应短缺导致许多食品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关门停业。交通设施损毁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原料供应,而且导致产成品难以运至机场或港口。使得日本食品加工企业在国内生存难以为继。为规避地震频发的风险,一些日本食品加工企业将会调整其现行国际生产格局,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出日本。我省除了在农产品出口方面能够获得更多订单外,也有望在因日本地震引起的食品产业转移浪潮中受益。目前,我省食品产业已拥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与日食品企业之间互补性较强,为日本食品加工业落户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原材料资源、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及物流、市场、土地、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对日企前来投资设厂或合资合作也有较大吸引力。

  3.建立日本食品工业园将促进我省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形成后发优势

  日本食品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日本食品工业的产值占日本工业总产值的第三位,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分子蒸馏、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冻结浓缩、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在食品工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是全球最严格执行食品准入的国家,在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品质评价、食品掺假鉴定技术方面属于国际先进水平;发酵食品加工技术、天然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和功能食品生产技术在国际也属领先水平。 日本的食品加工市场规模庞大而且比较成熟。为了降低成本和扩大全球市场,日本食品加工商在国外建立的食品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并将一些传统国产食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例如,日本最大的冷冻食品公司Nichirei目前已经在泰国、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和美国建立起合资企业,并且将生产出的食品返销至日本。日本最大的肉类加工公司NipponHam在泰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建立起合资企业,其产品除了在当地销售之外,还返销至日本。甚至像豆腐这样的传统食品目前也在中国生产,然后再返销至日本。日本市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重视,消费者对转基因生物也明确表示担忧,功能保健食品、有机食品和纯天然食品,如有机新鲜果蔬、有机大豆、野生浆果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方便食品迅速增长,结构呈现多元化。

  抓住机遇,在我省建立日本食品工业园,通过引进日本食品加工企业和项目、引进日本食品加工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对日食品出口企业入园,发挥集群和规模优势,通过出口需求市场和国内的进口替代性市场两个市场的驱动,对加快我省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并尽快在国内形成后发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我省食品企业与国际接轨和国际化经营,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树立我省食品国际品牌形象,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把日本食品工业园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其看成是针对我省食品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精深加工能力低、与资源强势地位不配套、发展 “慢症结”而提出的重大举措。看做是我省食品产业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延长产业链,发展大农业,打造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企业集团的重要载体和步入加快发展黄金期起步的新的亮点工程。

  2.针对建立日本食品工业园和对日食品出口等成立课题组,专项研究短期和中长期应对策略。成立由包括东北亚问题专家、农业和食品建工业专家和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课题组,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研究制定引导和鼓励政策,通过政策和技术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食品企业开拓日本及国际市场。

  3.利用政策优势搞好对外开放,加快引进步伐。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寻求外资、国内名牌企业的合作,确保进入日本食品工业园的企业技术含量、设施设备水准高。对入园企业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明确提出鼓励、支持、限制的产品目录,对具有出口良好市场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具有较大的原料配套基地、技术层次较高项目,作为扶持发展的重点,并在技改贴息、银行信贷、税收减免、担保等方面给予倾斜,以加快引进步伐。

  4.搭建合作平台 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对日食品市场开发,定期发布产品、技术信息公告等,为企业及时提供技术市场信息,预测市场行情,加强对入园企业的国际化营销业务培训。

  5.尽快筹划举办《中日食品工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日本食品及技术设备展览会》、《黑龙江省食品赴日展销会》,拓展信息渠道,搭建引进合作平台。

  6.集中管理、加强服务。日本是全球最严格执行食品准入的国家,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信用体系。通过严格的监管机制,保证对日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对全省所有的特色产品,加快对日出口标准的制定,以规范质量。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的沟通联络,为对日出口生、熟制禽肉、猪肉等食品申请注册、办理出口许可证提供便利;积极促成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在黑龙江省的分公司和日本东京“亚洲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合资成立新公司,使我省食品能够顺利向日本及国际市场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