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MySpace比Facebook红的更早,曾经拥有更多的用户。但今天在Facebook目前在SharesPost的拍卖估值已经达到了850亿美元,而MySpace的拥有者传媒大亨默多克却在到处寻找买家,希望能够用促销打折价0.5亿美元将这个已经变得烫手的山芋甩出去,而当初新闻集团是以5.8亿美元的高价将其收购。这个价格和现在MySpace的用户人数也正好相符,目前这家SNS网站的全球活跃用户数已经是去年的一半左右,而且仍然在疯狂的下滑,如果默多克再不抓紧点儿,可能最后连0.5亿美元都无法出手了。
同样是社交网络,究竟是什么因素让MySpace最终在这场人气对抗赛中完败给Facebook呢?曾有人认为MySpace最大错误在于过早的出售了自己,这不仅让两位创始人失去了推动MySpace前进的动力,也让新闻集团那些不懂互联网的管理者直接开始插手干预这个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让MySpace在尝到了泛娱乐化的甜头后越陷越深。
成功者,无论当初你做出的是什么决定,如今看起来都是具有战略性的睿智决断,而失败者,则往往是一连串不幸决定和生不逢时的愚蠢选择。如果细数MySpace的失败,也同样如此。但是对于MySpace来说,真正的危机发生在2007年。
2007年5月,Facebook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其平台,使他们可以在Facebook网站发布各种各样的应用。于是就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Facebook用户迅速的膨胀,因为许多网站开始将Facebook作为自己网站一个重要扩展功能,希望自己网站Facebook用户能够向自己的朋友分享自己网站的资讯、信息。
而与此同时,MySpace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开放。不过这种开发与Facebook的开放有所不同,MySpace的开放主要是允许用户能够在自己的网站上随意做各种定制式的修改,包括添加背景音乐、图片等娱乐功能。
几乎2007年一整年,MySpace都将主要经历花在用户个性定制上。这项如今看起来略带愚蠢的动作,其实是MySpace自身成长历程所致。在MySpace建设最初,两名网站创始人只是在另一个公司的业余时间,山寨当时比较红的社交网站Friendster开发出了MySpace的原型,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知道MySpace的发展方向,没有人设定MySpace的发展目标。而无意中对洛杉矶的确的一些酒吧和乐队排队的赞助活动,让MySpace开始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可想而知这种井喷式增长带来的都是什么样的种子用户,乐队、歌星、粉丝、粉丝、还是粉丝……
在这种用户构成的需求中,让MySpace支持个性化定制的呼声肯定是最高的,也是最能够让这批用户的到满足的功能,MySpace研发团队开足了马力,奔向了这个目标。事实上MySpace实现了这个目标,所有的用户都能够在自己的MySpace中享受到如同国王一般的控制感,你可以定制自己空间的背景、音乐等等一系列功能。
不过令人郁闷的是,高度化的可定制反而成为了MySpace产品用户体验不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这个可定制的帝国里,作为国王的用户个人品味决定了自己MySpace的优劣。但显然多数用户并不擅长做出让人舒服的MySpace空间,在一番尝试后,许多人的空间变得很后现代,这成为了日后MySpace用户体验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MySpace的定制化开发不同,Facebook的开放则像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的招商引资一样,允许众多厂商开发自己的应用功能,然后通过Facebook的用户资源迅速激活这些功能,这让Facebook看起来更像一个开放式的互联网共和国。也就在Facebook开放第三方平台半年之后,2007年11月MySpace高层注意到加拿大的Facebook用户数量在两个月里从50万人激增至400万,一个月以后接近600万。他们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MySpace就这样被Facebook的开放平台策略所击倒了,而最近疯传MySpace开始接触腾讯,希望后者能够收购自己。这个昔日的帝国已经需要到中国来游说出售自己了,无论腾讯是否真的收购MySpace,但是从目前已经拉开的中国互联网开放平台竞赛中,腾讯似乎做的仍然保守而自私。
腾讯帝国似乎有太多利益需要捍卫了,小马哥在庞大的用户群簇拥下,也总能够以稳健的步伐击倒对手。可这只企鹅如今需要动作快些了,如今同样拥有庞大用户群体360在华尔街所讲述的故事是“中国的Facebook”,他们是希望腾讯成为中国的MySpace吗?
社交网络:当帝国遭遇共和国
评论
编辑推荐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