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与中国落后


    近些年来,当我说明当今社会之种种缺点与矛盾的时候,总要被人以我个人为中心进行评论,比如“你这个人愤世嫉俗”或者“你为什么如此热血”等等。然而当评论清朝之缺点和矛盾时,没人会如此评价我个人。当我评价美国经济结构的缺点时,也没有人会认为我热血或者我是愤青。也就是说,当内容涉及和当下中国人无关的话题时,中国人把它看作是一件客观存在物品那样可以去评论分析。但一旦涉及到中国人本身特别是当下中国人本身的内容,中国人便无法把它们完全看成一件“客观的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但欧美人士却可以大大方方地谈他们自己社会的缺点,他们社会法律体系的弱点,以及他们对此的看法。美国国会、欧洲各国议会每天都在公开讨论他们社会不完善之处。
    如果你从一个历史的角度上看,正是这一差别,造成了不同社会进步速度之大不同。
    在各种造成能否客观看待事物这一能力之差别的原因中,中国人所谓“爱面子”可能是重要的一环。这可以从几本书在不同国家之命运身上窥见与洞悉。有个美国人曾经写了一本书叫《丑陋的美国人》,结果被美国国会大量购买每个议员发一本,看完了之后还要在国会就其中的每一条进行公开讨论,同时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个日本人所写的《丑陋的日本人》身上。然而,一个海外华人所写《丑陋的中国人》却在中国被广泛评论为“卖国”,冷冷收场。
    中国人认为关于自己的负面事件与事实一旦被公开,就仿佛是丢了面子——这被看作是个人乃至民族的重大损失。所以一旦出了什么事,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隐瞒、掩盖与隐藏,期望在黑箱子了就能把事情给解决了。但如果缺乏了阳光这一最好消毒剂,被盖在黑箱子的事情往往就变成了一团浆糊,也常变成了权力斗争的场所。于是事件本身就逐渐淡出了出题。这样一来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历史教训从而警醒后人。而不断的“犯错-审视-改正”的循环,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真正基础。
    因为没有什么人什么社会是完美的,没有人能够不犯错。关键在于犯错之后不再犯,如孔夫子评价颜渊“颜渊不二过”。其实如果能够做到“不三过”,社会已经就能像苍鹰那样进步神速了。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故此,如果你回顾人类5000年的发展史,哪个社会那些“真正的勇士”能够最先改正自己的错误,它就会成为人类社会的领头羊,就能在进步的竞争中胜出,才能真正做到“不挨打”。多少帝国拥有能够称霸全球的实力与科技,但又有多少那样的帝国在很短的时间就被超越从而被灭亡。中国曾经首先拥有最强大的武器“火器”,看起来是如此强大,但又如何?如今中国人拥有的核武器,其实就有如当年的火器,如果不继续保持进步,他国迟早会发明出克制的方法。
    不出所料,当我把这篇文章第一段粘在网上的时候,就有网友发言:“印度人比中国人还自恋,社会整体就这样。”这让我想起中国人不能面对现实面对自己错误和缺陷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喜欢逃避
    仿佛拉到了一个印度阿三作垫背的,便为自己挣回了面子。自己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即便自己优缺点,但大体上总应该还是不错的,毕竟有比自己差的存在”。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小明考试不及格,老爸责备,于是小明便说隔壁小王比自己还低10分......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发人深省的故事啊!
    120年前,曾有一个美国传教士阿尔·史密斯传教二十年后给予自己的观察,写了一本书名叫《中国人的性格》。其中大部分性格与今天的事实已经不相符,但还有不少重要的性格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中国的社会。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之一便可能是他书中的“中国人思绪含混”了。
    他举了一例:他有次问他雇佣厨师为什么一道菜里要放大蒜。厨子甩了甩头上的辫子,回答说:“不为什么,我们就是这样烧那道菜的”。多么熟悉的回答啊。“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不为什么,我就是要这样”,“这件事就是这样做的”,“我们都是这样做事情的”......他们的面孔是那么的熟悉,以至于如果一天不说一次,不听到别人说一次反而会觉得稀奇和令人惊异。
    对此,史密斯的想法是:中国人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没有为什么,因为它现实存在。这一句话精辟地总结了中国人这一思想方法的实质。太多的中国人不思考他们周边每天都要发生的事、产生的现象,当然也就不可能发现其中有什么不合理,自然“改进与发展”也就从无谈起了。
    但我认为,史密斯的总结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次、根深蒂固的存在,那就是“逃避”。之所以不思考不想不分析,其本质其实就是逃避。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不能客观面对自己及生处现状的原因之一,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你指出了内容涉及中国和中国人的缺陷,你实际上是打破了表面上平静的生活。你的话会逼迫他去思考那些他们从来就没有思考过的事情,逼迫他们去面对他们从来没有面对过的那些他们认为“令人尴尬”的事物。而这正是他们极其不愿意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当今社会各种阴谋论会盛嚣尘上、泛滥于整个中国社会。因为这样可以逃避掉自己的那一份应负的责任。现在有人把清朝的腐朽无能倒闭归因为“列强故意不让中国崛起而扶植慈禧”。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一定不是事情的主要原因。然而,阴谋论一出,中国人作为清朝的后代仿佛身上的单子就变轻了许多:“看,我们如此挨打,责任不全在我们自己,因为列强那从中作梗”。
    现在的社会把包括高房价在内的中国各种严重经济问题都归结为“欧美资本主义金融家的阴谋”。最早的《货币战争》让阴谋论的焰火瞬间点燃。某种意义上,他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的。第一,他让中国管理方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第二,他让社会上太多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对付欧美金融资本头上而不是自己头上。第三,当有人指出那是自己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至少将一部分责任推卸掉,或者找金融资本家的理由来搪塞掉。因为毕竟那些“货币战争”本身是很难拿出具体详实证据的,所以那些理由很难堂堂正正地反驳。
    其实打破那些阴谋论的一个很好反例就是它不能解释高盛索罗斯他们为什么狙击自己最好的朋友英国却从来没有打击过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更不听话、经济实力也更雄厚的经济体。原因很简单,因为法国和德国他们社会执行的法律与制度防止了他们的打击。首先,在法国和德国由于高额的相关税负与法律规定让炒房炒地变得几乎不可能。其次,他们国家执行的“藏汇于民”的政策避免了自己管理一个庞大外汇储备的艰难局面,从而也让国际炒家失去了明确的狙击对象和目标。
    正是中国人那种相对于西方社会更倾向于逃避的性格,让自己的发展与进步变得异常缓慢——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以为自然科学技术可以简单引进与购买然而社会科学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如今中国人一如既往认为把西方的坚船利炮买回来,就觉得可以让自己不挨打了——就像当初清朝李鸿章搞洋务运动那样。殊不知社会科学才是一个社会能够自己独立走路并持续发展的基础,只引进科技不学习社会人文科学就像是一个乞丐抢到了正常人的衣服——表面光鲜但自己还是不会走路。当衣服穿旧了脏了破了,于是你又变回乞丐了。
    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像一个“真正的勇士”,能够直面淋漓的鲜血,特别是“自己那淋漓的鲜血”,什么时候中华民族才算是真正站起来了,才算是真正地挺直了脊梁骨,才算是真正具备了领导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入围资格。
如果中国人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落后在过去五百年,并且在未来可以预见的几百年仍然是一个常态,甚至最终被其他能够持续做到这一点的民族所彻底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