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喇嘛和内地的和尚的生活习俗不是相同的,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所居住的环境,是想通的,独特的高原风景和文化,孕育了喇嘛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西藏独特的人员群体 “喇嘛”们的生活习俗希望对您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独特的文化内涵能有所帮助了。
喇嘛一次现在用的很泛滥,其实这个称谓时到达一定的级别以后,才允许带的。,当普通的和尚在道德的修为和佛学的修养方面,已经达到能够为师为范的境界的时候,才允许称呼为喇嘛。一般的僧侣只能叫为“查吧”。藏传佛教的一般僧侣都能称为喇嘛,在西藏喇嘛的生活是独具特色的。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西藏的喇嘛的生活,也许能为您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和西藏的文化特色能有所帮助。
西藏僧侣的习惯和制度介绍。
根据律经规定,小孩只有在到达能驱走乌鸦的年龄(大约7-8岁)时,方可出家。入寺时家人为孩子剃光头,只留下头顶上的一绺,由堪布亲自为其剃去,从此成为一名出家者。
从剃度到二十岁之间,授沙弥戒。沙弥戒是出家人第一次受的戒,包括不偷盗、不杀生等33戒。授戒时,由于地区的差别,轨范师(阿梨)的人数不等,但不得少于五位。比丘戒是佛家大戒,共有253条戒律。授戒者必须年满20岁,且必须受过沙弥戒。与授沙弥戒一样,授戒时不得少于五位阿梨参加。
茶是藏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寺院里更是如此。每天早晨,僧人们参加早祷仪式。在领经师的主持下,众僧共同诵经。然后喝酥油茶、吃糌粑。
中午僧人聚集在寺院的各所属“扎仓”(僧院)的经堂里,边喝茶边祈祷诵经,形式与早祷相同,但规模较小。
到了晚上,僧人们聚在按所属地域划分的小组织“康赞”内喝茶祷告,规模更小。藏语称为“康恰”。在寺院里,施主向僧人施茶粥的情况很普遍。施主在施茶粥的同时把自家需念经文的名称条,递交僧人诵读,以求避邪平安。还有一些佛学造诣很深,已列“格西”之名的学经僧人给全寺僧人布施茶粥。除了施茶粥之外,还有布施钱的。一些家境贫寒的僧人基本上靠各种布施来维持生活。
刚入寺的学僧要学习藏语文基本知识,同时背诵一些简单的颂词及祷文。有一定文学基础后,始入“曲热”(法苑)学习佛教经典。一般头三年要学习广、中、略三部摄类学(启明因明学),然后依次学习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经等五部大论。
学经过程中,既重学习,更重辩经。学员每天到“曲热”,或听上师讲经、或进行辩论。一人立宗,一人攻宗,你问我答,好不热闹。每年冬夏二季,在桑普和热堆二地分别进行辩经活动。学僧通过一系列的诵经、学经、辩经活动之后,熟谙经典。此时方可参加所在寺的各级答辩会,通过考核者可逐渐参加拉萨大法会的辩经。
藏传佛教学位分几个等级,各种学位的总称为格西。其中一级格西叫拉让巴格西,是在拉萨传昭大法会上通过辩论考取的;二级格西叫措让巴格西,是藏历2月传小昭法会考取的;三级格西叫多让巴格西,是在寺院内部进行答辩通过后获取;四级格西林色格西,是在本寺院扎仓内通过答辩者。
如果一个普通僧人想达到最高法座━━甘丹赤巴(法台)位置,必须具备已考取拉让巴格西的资格,另外还必须进入拉萨上下密宗院修习密宗,取得密宗“阿让巴”学位,然后担任一年或半年格贵,三年翁则、三年堪布,再转为堪苏。若为上密院的堪苏就等待甘丹寺夏孜法王的位置,若为下密院的堪苏就等待甘丹寺绛孜法王的位置,然后甘丹赤巴这个职位依次由夏孜和绛孜的候补人轮流交替递补担任。任期7年,期满卸任。但达到此位的僧人几乎已到耄耋之年。可见佛学的深奥及获取学位的艰难。
西藏僧侣生活介绍完了,希望您能明白这些其中的玄妙。对您了解西藏的文化能有所帮助。最后说一声“扎西德勒”。
推荐关键词:西藏旅游 西藏酒店预订网 西藏租车公司 西藏旅行社 西藏旅游租车 布达拉宫门票预订 拉萨旅游网 拉萨租车公司 西藏会议公司 拉萨会议公司 西藏旅游线路预订 西藏会议 西藏酒店 西藏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