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在被压制多时之后终于上调,这一结局本来就在人们的预期之中而“没有悬念”。
——当发电企业毛利率被压缩到不够弥补运营成本、整个行业生存面临威胁的时候,其解决方法只有两个:要么上游的成本降下来,要么终端的价格涨上去。在成本暂时呈现出“钢性”特征而根本没有下降空间时,终端价格上调也就是唯一的选择了。这是市场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在通胀压力一直高压难解的局面下,此次的调价仅只是为了缓解发电企业的经营压力,这一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此次上调的是非居民用电,不涉及民用部分,故不会对CPI产生直接的推升作用;调整幅度相对不大,根据农用与工业用电的区别,每千瓦时电价上调在0.4分-3.09分之间,。据此前的测算,就行业平均而言,电价上调2分可以使发电企业达到赢亏平衡,由此观察,此次上调后可以使得部分电企做到保本经营,部分企业仍旧无法达到赢亏平衡。而由此次上调的幅度有限,我们也可以预测,此后电价仍可能会有“结构性”的调整要求。
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除了市场需求因素之外,主要是上游发电用煤价格同样存在着涨价冲动,——目前由府主导的煤炭合同价格与市场价格处于倒挂状态,煤炭价格易涨难跌,从而继续对发电企业构成巨大的压力。根据测算,如果煤价每吨上涨超过40元,将会抵消本次上网电价上调的成果;为防止煤价跟着电价上涨,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强对煤炭价格的监管,保持电煤价格稳定,但毫无疑问,在全面通胀压力之下,人为控制只能作用于一时,只能起到阶段性平滑与缓解、从而给政策制订与实施创造更好市场环境的作用。由此可以预测,煤、电价格今后一段时间仍将是向上运行的趋势。
“结构性”上调压力依旧存在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