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竖一
然尚未决定三峡工程上马之前,高层也有人发出了否定的声音,而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后称国务院)副总理黄炎培之子、学科泰斗黄万里等在内在的众多专家学者从多个层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且多年来始终坚决反对建设三峡工程。
譬如据2011年5月28日凤凰网援引自《南方人物周刊》的相关文章披露,三峡工程在开工前经过数次专家论证,一次论证后,14个专项论证报告组有9个专家没有签字,但最后还是以少数意见“被服从”。
多年来,国内围绕三峡工程的争论事实上一直不断,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鲜有正视三峡工程及其相关问题的新闻报道面世。
三峡工程开建仅几年,即21世纪伊始,“中国八大风云记者”之一的中国著名调查记者赵世龙,冒着巨大风险采写的题为《三峡大坝开裂》、《三峡移民建废城》、《三峡文物遭破坏现状》、《三峡的真实民生状况》等深度调查报道,尽管最终侥幸得以公开发表,然也很快被有关方面给“淹没”了。其后有关质疑声依旧不断,可照样被擅长“八卦掌”、“太极拳”之高人一一“化解”。
但谁也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就在各种“化解”之威力尚存之时,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乘风破浪,将三峡工程的问题摆在了世界面前,并提出了一些旨在解决好问题的善后规划。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7年艰苦努力,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简言之,正视三峡工程及其相关问题的声音,终于通过权威性极高的新华社公布于众了。
新华社释放的这一信号,由于出自国务院常务会议,所以顿时引发了中国亿万民众的格外关注和深入思考。
因为出于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关心,以及其它一些方面的原因,有关三峡工程及其相关问题的争议之声,如星火燎原之势,很快遍布国际互联网和中华大地。亿万中华儿女为温家宝总理所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正视三峡工程及其相关问题,而提出一些善后“规划”之举拍手称快。
然头顶不少“名号”的有关专家,也粉墨登场,继续宣称三峡工程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有“名号”非同寻常人之专家,在回应“三峡诱发干旱论”时声称“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
刚听闻此类“高见”时,我们也许会以为是小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因为一个基本的科学常识是,下雨或者干旱与否,跟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因为很多中国农民都知道随意改变生态环境会得到老天惩罚的道理,因为5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指出三峡工程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是的,一个专家有其与众不同的“高见”,一般而言当属正常。然有关人士如果仅是想当然地发表言论,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见”地信口雌黄,那就真是让民众大跌眼镜,甚至迫使民众不得不对其言语的动机产生怀疑了。
其实,退一万步讲,就算如某些徒有虚名之专家所言,三峡工程不会对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多方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事先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难道对中华民族之千秋万代不好吗?何况,现在谁敢站出来,凭着良知向亿万中华儿女保证,三峡工程本身百年之内绝对不会出现任何比较大的问题,而如果此间出了大的问题,国家可以判处我的后代死刑(没有这样的法条可以制定)呢?
再退十万步而言,就算三峡工程能安然无恙地度过百年,那么百年之后三峡工程怎么办呢?难道于其旁边再造一个?另外,假如三峡工程报废之日正是长江流域大雨之时呢?——难道任由长江流域成为“泽国”?
而据有关资料,当时有关方面根本就没有论证此类问题,但任何一个情商正常的成年人,应该都能明白此类问题的利害关系。
面对各方的争议,面对三峡工程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讨论当初该不该建,或者声讨谁等方面的问题,更不是回避事实上本就已经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是全国上下都应该勇敢而理性地面对三峡大坝业已建成的现实,正视三峡工程及其带来的诸多问题,并早日统一认识,且积极地落实国务院有关指令,而竭尽中华民族之全力最大可能地妥善解决好相关问题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