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卖身,何处清华


王攀

清华大学多了一个“真维斯楼”!23日下午,这条消息忽然在微博和人人网上传开。不少清华学生发现他们的第四教学楼被更名为了“真维斯楼”,纷纷拍照上传到网上。清华大学和服装品牌忽然有了这样的联系,让很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5月24日《新快报》)

清华卖身,可以理解。清华毕竟是靠政府财政吃饭。犹如养在深闺里的大小姐,突然要她或允许她社会上赚钱,来的最快的,自然是凭借几分姿色跑到柳巷里去。毕竟,卖姿色,是不学就会的,唯一的要求是:放下身段,不要鼻子,不要脸。

可要做到不要身段,不要鼻子,不要脸,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清华是怎么完成的呢?我很好奇。清华无小事。在中国,或许某一学科,清华不是第一;或许综合看,清华也不是第一。但因为百年的厚重,外加上政要多清华学子的光芒,清华在中国都是明星大学。可这个明星大学,一下子表现出这么大的勇气,着实让人惊讶。

想到哈佛。哈佛无疑是美国,甚至世界最好的学校之一。哈佛富可敌国。哈佛的钱,大都来自校友、社会的捐赠;而政府的拨款,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按照清华谁给钱就给谁冠名的逻辑,哈佛早就不叫哈佛了。瞻仰哈佛的人,进了哈佛,肯定会以为到了企业展览会。如果清华不是主要靠政府拨款,也是像哈佛那样靠捐赠生存,估计清华的楼也轮不到真维斯、宏盟、罗姆这样的服装企业、广告企业、电子企业来买。清华这块金子招牌,决定了清华浑身上下都值钱。要卖,早被大卸八块了。

在捐赠成熟的国家,捐赠心理和受赠心理都非常成熟。像大学、图书馆这些的人文单位,无论是私立的,还是公共的,尤其是后者,都非常注意防止捐赠附带影响声誉的条款,有些单位因为捐赠者要求太多而宁愿舍弃资助,也要保持一种干净的姿态。而那些慷慨的企业或个人,也往往刻意避免带来不适——至少在社会公众的心理层面,不触及反感。

但显然,捐赠受赠这样的事儿在我们这儿还不太成熟。于是才有清华为了几个亿,把楼堂馆所“卖掉”;于是才有华东师范大学宋山木楼的尴尬;于是才有大学越来越像商人的表现……为了几个钱,大学的面子,尊严,身段,气节,精神什么的,统统扔到了铜臭里。

企业沉沉浮浮、个人好好坏坏,在突变的商海和极易掩盖的人性面前,清华怎么判断哪些企业不是三鹿,哪些企业家不是强奸女下属的宋山木?无论是企业或个人,一旦作恶,遭社会唾弃,到那时候,被唾弃的恐怕还有大学的颜面。华东师范大学宋山木楼才被除名不久,如今清华在卖身上又冲到了一线。看来大学卖身的教训还没有汲取。对于清华来说,今天是真维斯楼,保不住明天是杰士邦楼,再保不住后天又弄个宋山木楼第二来。

无论如何,清华是国人的骄傲,也是清华人的骄傲。只是,清华卖身,何处清华!

http://news.163.com/11/0524/07/74Q8U4UO00014J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