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声讨”郎咸平


  吴敬琏“声讨”郎咸平改革讨论不能“捣糨糊”

  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今天(8日)表示,对于改革的问题必须严肃讨论,可以有反对意见,但要堂堂正正站出来讨论,不应用造谣、煽动的办法,来“捣糨糊”。

  在今天下午的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会上,有委员谈到了医疗改革问题。吴敬琏接过这个话题,他说:“按照现行的医疗改革,推进起来很难,医院的改革与国企改革一样艰难,公立医院继续保持垄断权,既能保持医疗经费,又可以漫天要价,这就出了问题。”

  吴敬琏说,我们研究中心一位同志为外单位做了个课题,认为医疗改革问题出在市场化上,作为一家之言在有关媒体上发表了。把不同的意见拿出来做深入研究,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后来就有媒体报道:国务院直属研究中心认为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

  “于是就轰起来了,造成很大的社会震荡”,吴敬链说,“这个问题就没有经过认真讨论,于是网上就出现了很多情绪化的声音,开始‘捣糨糊’”。

  吴敬链认为,不但是医疗改革问题,很多问题都这样,为什么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为什么贫富分化加剧,为什么腐败盛行,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都没有经过认真讨论。

  接着吴敬链提到了被一些人和媒体称为“最大的英雄、惟一讲真话的经济学家”的郎咸平。吴敬琏说:“郎的总判断是‘中国的社会5000年来没这么坏过’,他的理由一是单纯发展经济的路线;二是市场化。市场化的改革使得著名的企业几乎无一漏网,都是盗窃国有资产;医疗改革市场化,人们看不起病;教育改革以市场化为手段,结果是教育部门的人通过教改大肆搜刮、中饱私囊,包括中国目前这种‘人吃人’,侵吞弱势群体的水平上升到恶意侵吞民有资产的行政暴利手段合法的超高水平,总之极其严重。”

  “这种说法对不对?这可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吴敬琏说:“郎提出了民营企业效率比国有企业效率低,所以不应该改革,有学者用数据反驳他,他说我讨论大是大非问题,我不讨论小是小非。”

  吴敬琏继续说:“对这种大是大非问题应该讨论清楚,我不是赞成用行政压制讨论,但不能用造谣、煽动弱势群体的这种办法来讨论,如果用这种办法,就是‘捣糨糊’,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有的时候不一定是有心,但结果往往如此。”

  “改革开放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的战略措施,现在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反对,有人要否定改革,否定以市场为中心,去年10月反改革的声音达到高潮,我认为这个是值得气愤的。”

  针对媒体“吴敬琏与利益集团结盟”的说法,吴敬琏一脸无奈:“我前天说的关于独立董事的事情,并不是想为自己辩解,只是觉得现在媒体上充斥着否定市场化改革大方向的议论,把收入差别过大、国有资产流失、上学难、看病难、没有房子住等等问题都归罪于改革,对于这种情况,领导上需要重视,主流媒体更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

  质疑郎咸平 高科技是幻象还是盛宴

  从与顾雏军的“郎顾之争”开始,郎咸平就跨入了国内财经新闻的一线人物行列。从他口中出来的,或贬或褒,或人或事,都会成为次日报纸的重要新闻。而这次被郎咸平一起拉上报纸版面的,是中国的高科技公司。

  郎咸平在自己的新书《幻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的书中称:“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

  依此,郎断言,“中国高科技是一个‘幻象’”。

  郎咸平此次在新书中将联想、紫光、方正、中关村以及大唐集团等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企业都列为了反面案例,他特别通过其屡试不爽的财务分析,指出联想“国际化+多元化”的战略,存在“资产回报率逐年下滑”、“目光短浅”以及轻视研发等弊病。

  郎咸平的观点见报几天后,名为中关村V815民族品牌联盟公开表示,“中国高科技绝非如郎先生所说的是‘一场幻象’”。在该联盟的声明中,他们表示,郎咸平“中国高科技是一个‘幻象’”的观点是严重失实的。联盟还举出中星微的芯片、中关村科技软件的中间件软件、曙光计算机等例子,还反驳郎咸平对国内高科技企业的批评。

  另外,联盟还向郎咸平发出邀请,请他到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参观,希望能借此让郎“切身感受到中国高科技绝对不是‘一场幻象’”。

  除了中关村民族品牌联盟外,被郎点名批评的中关村企业均未作出回应,记者曾试图联系联想、方正等企业,但这些企业均拒绝对郎的言论进行评价。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多数企业认为郎的此举在于炒作自己的新书,如果贸然回应,正好符合郎的目的。

  网络评论家金心异撰文称,郎咸平此次对中国高技术的批评,有着三大疏漏,特别是与以往言论相似的是,“只有批评没有解决方案。”

  然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虽有部分如同郎咸平所斥责的“幻象”,现实中,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也在迅速发展。

  郎咸平遭到多位产业大亨与学界领袖的公开炮轰

  谁也没想到,去年影响到整个中国传媒界与理论界的“郎顾之争”,会跨过岁末的钟声,在2005年的第一周再次燃起硝烟。

  在昨天的搜狐“2005中国新视角”高峰论坛上,并未到场的郎咸平,出人意料地遭到多位产业大亨与学界领袖的公开炮轰,火力之猛,前所未见。

  耐人寻味的是,曾被搜狐聘为首席经济学家的郎咸平今年并未受到邀请。相反,顾雏军以及去年“倒郎派”代表、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均成为今年论坛的嘉宾。尽管顾雏军最后因故没有出席,但这一切,本身已是个信号。

  民营企业家集体发难

  炮轰郎咸平的举动,在论坛第二个主题部分“全球化与中国市场经济命运”中突然爆发,由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微博 博客)首先发难。“去年某位学者的结论,我是完全不同意的,我坚信,在竞争性行业中,必须'国退民进'!”

  这位房地产“大鳄”的慷慨陈词,立刻引起了现场另一位大亨的共鸣,此人就是郭广昌——2004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复星集团董事长,身价超过33亿元。 “我本来不想说这件事(郎顾之争),可既然王石提起来了,我也就讲点看法,”郭广昌说,“放任不管,一些国有资产是天天在流失,而这些国有资产,如果民营资本介入了,则是'可能'有流失,希望社会能宽容我们的各种实践。”

  随后,另两位民营企业家融创集团董事长孙宏斌(博客)、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均进行了类似演讲,其中明显可听出对郎咸平国企产权改革观点的强烈抵制。

  张维迎不点名批评

  在这几位民营企业家讲话的时候,张维迎同样不时微笑,作鼓励与深表赞许状。

  在随后张维迎的总结发言中,他并未公开抨击郎咸平的任何观点,甚至没提郎咸平的名字,但却反复强调,中国社会当前最缺的是激励机制,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创业积极性的问题,“希望善待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目前的激励机制是扭曲的,产权交易、MBO,现在是一做错就要被严肃追究责任;可国有资产烂在手里,只要什么都不做,就没责任!”

  记者注意到,目前民间对郎咸平最强烈的炮轰,均来自民营企业阵营。始于去年8月的这场“郎顾之争”,对错至今没有结果,但昨天搜狐论坛现场的表现证明,这场始于媒体并由媒体积极推动的大辩论,随着利益团体的亲自介入,今年将更加激烈。

  去年8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指责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很快,“郎顾之争”超越了个人恩怨范畴,升格为中国学界、业界和媒体界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辩论,大批学者公开站队加入论战,直到岁末才消停。然而,战斗在昨天又重演。

  经济时评:郎咸平的“狠手”伤了谁

  郎咸平可能想到了,他的讲话会掀起轩然大波,并使他成为新闻人物。但郎咸平恐怕没有想到,他的讲话真的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国有资产管理者的关注。他也没有想到,作为焦点人物的他,因为没有入选央视年度人物提名也会被媒体大炒一通。

  可爱又可恨的郎咸平怎么了?

  一直从事国企改制的刘纪鹏一语道破天机:“郎咸平下手太狠”。

  的确,郎咸平下手是太狠,他的“狠手”伤了不少人。

  首先伤的是那些热衷于进行MBO的国企管理者们。正如刘纪鹏所言:“他这样搞,真的可以让一个人上天堂,也可以让一个人下地狱”。那些本来希望通过 MBO使自己上天堂的国企管理者们,极有可能因为郎咸平的一句话,而不得不把已经踏进天堂的一只脚拿出来。最近国资委叫停大型国企的MBO,并对中小企业的MBO提出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实际上是对一部分人关闭了进入天堂的大门。郎咸平对这些人伤得不轻,他们对郎当有夺妻杀父之恨。

  郎咸平还伤了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郎咸平不仅拨开了这些经济学家头上的光环,更可恨的是打破了他们的金饭碗。中国经济学家中真正的大家几乎凤毛麟角,那些在媒体上著名的经济学家们,值得尊敬的或者已经仙去,或者已经退出江湖。而活跃者,实际多为劳动者,而少为思想家。我也学了20年的经济学,10年前也结识了中国几位最顶尖的学者,深深感到当今学界的浮躁和奢华,真正能够沉下来的人寥寥无几。而国企的MBO盛宴,不仅使一部分管理者进入天堂,也使一些经济学家升天。他们作为企业的顾问,作为改制的方案制定者,无疑在一些瓜分国有资产的活动中,既是同谋,也是同道。郎咸平太狠,砸了人家的金饭碗。而这些金饭碗本来掉到地上都会砸出一片金子来,现在却被郎咸平生生打破了。

  郎咸平还伤了一些官员。吴敬琏多次说过,要警惕裙带资本主义。当然,中国搞的不是资本主义,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过,中国社会里,的确有官方与资本联系密切的裙带。看看地方政府的一些官员,看看他们的位置和其亲属的资产,看看他们的消费和表面收入,那么你就会感到,裙带的范围和厚度让人毛骨悚然。而郎咸平的一句话,也对这些裙带扎了一刀。国企M BO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企业资产的定价和交易方式。而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官员,有些人在监管过程中不免吃里扒里,他们或者与企业管理者合谋,或者与外部资本所有者同流,通过各种方式,将国有资产扒到自家的碗里,而且还在不停地盯着那口锅(国)。

  郎咸平太狠,郎咸平太黑。本来同在江湖,郎咸平怎能对其他门派下此狠手,怎能对芸芸众生一路砍杀。郎咸平不够厚道。

  厚道的人还有多少?

  江平先生是我尊敬的法学家,对他的尊敬源于15年前的1989年。但江平先生反对叫停MBO的态度让我诧异。对于国资委提出的“国有大型企业不准搞 MBO,国有中小企业可以探索”的说法,江平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能每一个东西都是领导人讲话来决定,讲话的效力到底有多大?如果法院碰到问题,如何定位?领导人讲话有效还是无效,这是一个大问题呀!”我一贯尊崇江平先生的宪政精神,但此次江先生的说法不合时宜。因为道理很简单,MBO缺乏法律依据,缺乏法律保障。而MBO本身又是行政手段允许搞的。当出现问题时,自然只能用行政的手段叫停了。江平先生的讲话究竟是体现着他一贯倡导的宪政主张,还是对MBO另有理解。我搞不清楚。

  我不想失去对江平先生的尊敬。

  而至于郎咸平,尽管他的手太狠,为人也不够厚道,但我还是佩服他的胆识。我在对郎咸平致以敬意的同时,也为他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表示遗憾,并提醒他,学得厚道一点,至少不懂的东西不要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