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保障房建设形势异常严峻


    日前,一篇名为《保障房开工近3成地方保障房建设赛跑》的报道介绍了今年保障房建设的情况。从标题上看,似乎进展异常顺利。真实的情况却是保障房建设的形势非常不乐观。

报道称,1-4月份全国大部分省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超过了去年同期,但又透露:“截至5月初,全国大部分省市保障性住房开工率在20%以上,一些进展比较快的省份开工率达到了30%以上。”在时间已过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如此低的开工率到底应该乐观,还是悲观?更何况,2010年上半年保障房开工率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去年8月的全国保障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完成较好的福建省,截至当年8月也只完成了计划投资的42.2%

 

另据该文报道,在一季度开工的保障房项目中,多数是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项目,公租房开工项目比例不高。而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可一次性收回成本,建设资金的筹措并不难,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也相当高,这本不是保障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曾透露,拟定1000万套保障房中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共近200万套,仅占总量的20%,即使已全部开工,也仅占20%

 

可见,在开工进度落后于时间进度的情况下,目前全国保障房建设有所进展的多数是建设难度很小的部分,资金筹集困难的公租房进展很小。这其实也是中国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当年中国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也是将最容易处理的先解决,留下往往是现金回收率低的不良资产。尽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副总理李克强等领导一再强调要推进保障房建设,但足以吸引社会资金的公租房建设配套优惠政策迟迟不见出台。如再僵持几个月,虽然保障房建设是政治任务,也未必就一定完成,除非各地方政府在统计数据的口径上有所调整,或干脆虚报。而明年开始的26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就更没有保障。

 

事实上,保障房建设真实数据去年就有水分的嫌疑。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就质疑称,去年住建部宣称保障房建设任务超额完成,但在2011年元月发布的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绝大多数省市都未公布2010年保障性住房的开工数量……真实的情况却是,2010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很多还处于零开工状态。从地方政府的一贯做法上看,也有疑点。既然完成了保障房任务,没有道理不大张旗鼓地宣传这种政绩。

 

本月某证券机构45月在河南、河北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将此前就一直在建设的教师宿舍、工矿企事业单位员工宿舍、职工公寓和人才公寓等纳入了保障房统计中。郑州市拿出 47公顷土地,给富士康、格力等企业建房。一官员解释称,今年的保障房任务量大且突然,财政并未做资金安排,于是将保障房的责任转嫁给了企业。

 

事实也证明,政府投入不足,资金安全性、收益性得不到保障,金融机构不会大规模介入。在放贷高峰季的一季度,银行仅发放了651亿元的保障房贷款,并且预计公租房项目仅占一小部分。而保险公司介入保障房的资金,目前不到200亿。

 

另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住建部的人士介绍称,今年保障房建设激进的省份,多数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东部沿海城市多数对于新开工保障房并不积极,而是更喜欢采取货币补贴的方式来解决廉租房保障对象的住房难问题。而保障房建设规模增长快的省份,多数都是依靠行政强制命令推进的。真正财政收入充裕的东部省份反而怠于建设保障房,而财政实力偏弱的中西部省份即使通过行政强制命令暂时实现了保障房建设较快的增长,下半年是否可持续?未来四年的保障房建设又如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