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想透过关爱基金推动商界出钱办善事,本是一件好事。可惜,香港社会充满阴谋论,关爱基金被描绘成唐英年的助选工程,出钱的商人被说成是企图向未来特首输送利益。连社福机构也对关爱基金没有好评,担心关爱基金会抢走商界原先留给他们的善款。
在这样的情势下,关爱基金已注定不容易筹款。香港是自由社会,捐不捐钱给关爱基金,商界可自行决定。商界不会担心,政府会因为他没捐钱,而在其他地方留难他们。这正是香港最可爱的地方。政府机构一定公事公办。
我建议那些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关爱基金的议员,不要中途转軚,在立法会议决关爱基金的捐款时坚持投反对票,让关爱基金胎死腹中算了。而政府也得认命,既然舆论都不支持,何苦去自讨没趣,就让社会尝一尝反对派得逞的滋味好了。
在当前的环境下,政府根本不适合与商界联手搞活动,以免又被误会为又搞官商勾结。政府若看到社会上有甚么人需要关爱或施以援手的,大可以透过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去解决。若是制度上照顾不到的,社会上也有不同的非政府组织,乐于去补制度的不足。政府认同他们的做法的,可直接拨款给他们。政府不认同他们的,他们亦会自行想办法。香港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社会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各有不同的理念,小众的理念,一样会有支持者。政府只能选择那些会赢得大众支持的项目去做。
当政府看到某些大多数市民都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后,大可以用公帑去做,变成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若是政府觉得某些事情很有需要做,而政府财政又不足的话,大可以透过加税去做。这样就不愁商界不肯出钱,何苦要出动高官,逐个去游说商人捐款,真是自讨苦吃。
再者,现时政府财政宽裕,不用加税也有很多事可以做。上个财政年度有近千亿的盈余,一百亿规模的基金,成立十个也可以。一个扶贫、一个发展艺术、一个发展体育、一个搞科研、一个………应有尽有。获资助的团体,一定皆大欢喜。
至于商界,若果真的有心做点非牟利的工作的话,亦不用等政府来牵头,显得那么被动。商界其实可以学盖茨那样,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自行去找一些自己认为值得支持的项目去做。自己没有时间直接做项目的,也可以自己决定拨款给哪些机构去做。理念一致的才支持,不一致的可以不合作,各适其适。
商界的捐款,可视作社会的第三次资源分配,第一次透过工贸进行,第二次透过税收进行,第三次透过自动的捐款进行。只有透过第三次分配,才可以补第一、二次的不足,才可以令社会充满关爱,社会才会和谐。这件事只能靠民间自觉地做,单靠政府推动是不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