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哲禧:韩国企业国际化四个阶段



  核心提示:

  企业品牌的塑造,不可避免要建立在国家品牌的基础上。强势的国家品牌,能为本国品牌的国际化提供强势的价值平台;而企业品牌的成功运营,也有助于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

  国际盛会为国家品牌“锦上添花”

  韩国在塑造国家品牌形象的过程当中,被大家熟知的恐怕就是借力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韩国政府以奥运会为契机,提出了“世界面向首尔,首尔走向世界”的口号,希望籍此使韩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迈入先进国家行列。韩国政府不仅投资整修市容,强化首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还通过各国新闻媒介展现韩国的方方面面,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首尔奥运之前,韩国只是东亚蓄势待发的小龙,首尔虽是千年古都,但影响力只局限于朝鲜半岛。首尔奥运之后,韩国当年经济出现12.4%的增长,获得了4.6亿美元的直接收益。更重要的是,韩国的国际品牌形象得以极大提升,首尔也位列国际名都之列。

  最近几年,中国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包括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盛会的举办,对中国国家品牌形象方面的提升,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国家品牌委员会让产品“超值”

  对公众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民众而言,对一个国家形象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该国知名品牌。2006年,韩国提出了“国家品牌”整体推广思路,将民族品牌的推介纳入到整个“国家品牌”的对外宣传范畴。

  2009年1月,韩国设立了一个叫做“国家品牌委员会”的总统直属机构。作为主导国家形象塑造的专门机构,该委员会吸收了各部委和韩国前九位的大型出口企业代表。通过对韩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全方位的外宣,在提升韩国国际形象的同时,也为推介韩国民族品牌打造了好的平台。韩国政府希望借此“帮助韩国企业克服‘折损’(discount),实现韩国产品的‘超值’(premium)。”

  以国家名义担保产品质量

  韩国“国家品牌委员会”首推的十大项目之一是一个命名为‘韩国先进技术和设计’——Advanced Technology & Design Korea(AT&DK)的项目,目的是选出代表本国尖端技术水平的产业、技术、企业和产品,对这些品牌在海外市场集中宣传,以提高外界对韩国品牌的认知度。

  委员会制订了知名品牌的评选政策。2009年,首批选出了包括起亚汽车、现代汽车、三星电子、LG电子、乐扣乐扣等16个品牌在内的“大韩民国名品”。获评“大韩民国名品”的产品,以后外包装上可贴上“AT&DK”标签,这相当于告诉消费者,韩国以国家名义来担保这些产品的质量。

  建设名品宣传馆,集中展示品牌

  “国家品牌委员会”还与韩国海外文化弘报院联手打造公益广告,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华尔街日报等世界知名媒体,向全世界进行集中宣传;并将在韩国的门户——仁川国际机场——建设“名品”宣传馆,对这些品牌进行集中展示。

  同时,韩国政府还大力支援韩国知名企业和品牌参加世界性大型展会。去年,韩国首次以企业为主体,建造了历届世博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馆。主体由三个展馆组成,其中一个是由12家韩国知名企业联手打造的企业联合馆,另外两个是国家馆和城市馆。

  加强企业品牌与国家品牌关联

  韩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约占韩国企业总数的95%,提供80%的就业岗位。和中国类似,韩国大企业在经济中的主导性比较强。如何让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更好发挥作用,是韩国政府和商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对韩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韩国制造”的形象价值决定他们进入国际市场的胜败。因此,韩国国家品牌委员会大力加强中小企业与“国家品牌”的关联。就像上世纪60年代德国用“German Engineering(德国技术)”这一形象标识来强调德国产品的优秀品质一样,韩国也扶持这些中小企业借助韩国“国家品牌”,来提升其价值并扩大出口。

  建立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没有条件在其他国家成立专门的部门,研究当地法律法规和经济文化。为此,韩国政府组织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其中一个政府部门叫做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

  KOTRA成立与1962年,目前在全球72个国家设立了99个贸易馆,负责搜集海外市场信息、招募海外人才、支援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帮助他们解读当地法律法规,使他们更快适应当地环境。

  中国现在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国,也是韩国中小企业最看重的市场。KOTRA专门组织人力,向韩国企业领导层讲解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法律条文、雇用员工的注意事项,帮助他们认清中国经济环境,从而对市场趋势做出准确判断。

  在帮助韩国企业融入国外市场的同时,KOTRA也起到了国外企业了解韩国经济的窗口作用。比如中国的一些企业,对韩国的网游、电子、汽车、造船等行业兴趣浓厚。他们不仅想对深入了解这些行业,同时也密切关注韩国的经济动向。武汉的韩国总领事馆也设有KOTRA办事处。

  链接:韩国企业国际化四个阶段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韩国企业国际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成为国内名牌、切入海外市场、国际市场深化和本土化。

  第一阶段:成为国内名牌

  在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使品牌存活下来,积蓄潜力成为国内领导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出口贸易、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是主要的经营方式。20世纪70年代,韩国出现了贴牌生产和合资的潮流,比如现代为美国福特和日本三菱组装汽车发动机,大宇与通用汽车合资。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得国外核心技术和宝贵市场经验。同时,通过高级管理人员外包,大大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二阶段:切入海外市场

  当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韩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有两条路选择。

  一是“高端切入”,直接进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市场。这对于品牌影响力较低但产品品质较好的企业来说,能快速在发达市场提升品牌认知度,三星采用的就是这一路径。

  二是低端切入。先进入亚洲、拉丁美洲等欠发达市场,等积累了充分的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之后,再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对于品牌影响力不够的企业来说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一个例子是现代汽车。1974年,现代汽车首次开发成功1300cc的Pony,这款由意大利设计、采用三菱发动机的轿车,1976年首次出口至南美的厄瓜多尔,开创了韩国汽车出口的先河。

  进入海外市场后,韩国企业发现,光提高产品制造工艺技术是不够的。韩企一方面开始整合营销传播渠道,打造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开始重视研究和生产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加速品牌本土化进程。

  面对国际市场经验比较缺乏、对当地消费者掌握不够的困难,韩国企业也通过与国外品牌合资、技术合作等方式来克服。而更大的挑战来自内部管理,如组织架构的设置、跨文化的沟通等软性问题。

  第三阶段:在国际市场取得品牌核心竞争力

  到了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成本和规模生产优势,以及在术、资金和品牌方面羽翼渐丰,韩国企业越来越强调自主开拓海外市场。在此过程中,韩国企业遇到了发达国家撤资、撤技术等问题,面对困境,韩国企业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积极主动进行品牌建设。

  主要的应对方法是:(1)持续技术创新,同时关注全球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为此,许多企业在多个市场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2)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性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提升品牌影响力。如三星从1998年开始赞助每届冬夏季奥运会,起亚赞助1998法国世界杯,现代和LG赞助2002韩日世界杯等。

  第四阶段:品牌竞争力不断延伸

  现阶段,全球化深刻影响了企业的行为。韩国企业在确立全球品牌的同时,开始向更多市场延伸。在此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品牌文化的本土化,目标是取得不同市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让品牌深深植根当地消费者心中。这就是我们常说:放眼全球进行思考,立足本地进行行动(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

  品牌本土化是一个系统的策略,主要包括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本土化、产品本土化、市场活动本土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与当地公众共享利益。这也是目前三星正在尝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