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首负”:车市下滑就此原形毕露?


  产销“首负”:车市下滑就此原形毕露?

  ——此“首负”非彼“首富”,更不是那个“首付”,因为现在首付要“提高”。

  比亚迪的王传福一定不会高兴,因为就在他的比亚迪要回归A股帮助他再度夺取“首富”桂冠之时,5月10日,中汽协发布了4月份的产销数据,宣称一直牛气冲天的中国车市产销出现了“首负”,而一直力挺比亚迪的巴菲特恐怕也对下面的数据感到难堪,无怪乎比亚迪回归A股规模悄然缩水“两成”——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大环境不好,投资者都是精明人,面对如此不明的形势,即便巴老也没辙说动大家“掏钱”吧:

  数字说话,中国汽车“下滑”了?

  据中汽协发布的4月份及1-4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字看,4月产销环比降幅超过15%,同比年内首次下降,其中商用车降幅更明显,据中汽协秘书长董杨介绍,这也是27个月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的首次产销量同比下滑!

  其实,这已经不是中国车市第一次出现颓势了,今年以来,除了1月车市保持惯性较大增长外,今年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6.03万辆和126.70万辆,与1月相比产销分别下降29.89%和33.09%。

  3月本来是我国汽车产销一年中创新高的传统月份,但是增幅竟然大幅回落了50多个百分点,同比增长只有5%!今年的一季度,中国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仅为8.1%,增幅比上年同期陡然回落66个百分点,快要赶不上GDP的增幅了,其下降幅度之大,堪称历史之最!

  1-4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速更是不到6%,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2.39个百分点和2.13个百分点,显然已经“拖了”GDP的后腿。

  虽说一斑难以窥全豹,但从产销上传统的3、4月为了“红5月”并没有出现旺销而是逐步退减的情况看,中国车市全年将很可能难以实现10%的预期增长,增幅“跑输”GDP的增速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是可能性很大。

  ——从去年同期大面积地闹车荒,到今年的一季度就开始出现库存积压;从拉动GDP强劲增长的支柱,到今年逐渐开始拖累GDP增长的“罪人”;虽然时隔仅一年,但车市却已变得是冰火两重天,整体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怎么回事呢?

  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怪别人?

  对于中国车市产销出现如此大的变化,业内人士很快总结了几点因素:一是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的退出;二是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随之带来的通胀压力;三是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的实施制约了人们的购买力;四是受油耗准入政策的实施影响,道路运输车辆市场增长乏力;五是日本地震的影响。

  对于第一点,笔者深感以为然。中国的“市”从来都是“政策市”,无论股市、楼市、车市莫不如此。比如,由于受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退出的影响,1.6升及以下乘用车市场份额呈现逐月下降趋势。4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77.63万辆,环比上月又下降16.69%,同比仅增长5.30%;1.6升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总量比重为67.96%,环比上月也下降1.19个百分点,同比上年同期仅上升1.6个百分点。政策一来,车市就火,政策一退,车市就糟?!政策是柄双刃剑啊!如何使用真要大费思量。

  对于第二点,油价的问题也贡献很多。近来坊间传闻的菜价因为物流问题,终端比起端涨幅20倍的消息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而油价轻易攻克8元/升大关的现实也告诉我们,高油价显然并不会轻易离大家而去,如果油价再攻克9元/升乃至10元/升大关呢?简直不敢再想了。这势必影响消费者预期,尤其是1.6升及以下乘用车以及价位在8万元以下车型的消费。

  第三点,北京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限车治堵,直接砸了多少人的饭碗?第四点,和第一点差不多,就不多说了。而对于第五点,则要引起我们的深思,自日本发生地震以来,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企业纷纷在4月公布了减产休假计划,这直接导致了日系品牌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下滑,中日合资企业较为集中的广汽集团因零部件供应不足,在4月销量也出现了下滑,总体销量不到5万辆,排位更是从第六位滑落至第八位,而由于很多车企都依靠日企提供零部件,其潜在影响还将深远并逐步显现。这也对目前车企崇尚的精益生产,零库存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能够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吗?

  不过说回来,这次下滑也未必不是好事,笔者本来就对中国车市的突飞猛进感到隐忧,萝卜快了一定会带出泥。其实,有问题不怕,暴露出来解决了就好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对待此次中国车市产销的下滑,进一步深挖,对于中国车市的健康发展来说,未尝又不是好事一件。您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