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兴起
钢材也可以在网上买,甚至还能够团购,传统大行业也开始借助电子商务发力,钢铁行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一个月前,拥有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网”的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钢联”)经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过关”,即将登陆深市创业板。几天前,借助电子商务打造钢铁现货交易平台的广州钢铁交易中心也落子上海滩。
广州钢铁交易中心副总裁周旋表示,旗下的“你的钢网”去年交易额已经高达50亿元,今年内则有望超过100亿元。周还表示,该中心意欲打造钢铁业的“淘宝”,也谋求于近年内在国内主板上市。
钢铁行业属于大宗商品,此前由于供大于求、产品库存效率低、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因素,使得钢铁物流供应链发展缓慢,而信息沟通延续也增加了成本。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透露,从2001年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就联合宝钢、鞍钢、武钢等12家特大型钢铁企业联合组建了电子商务公司,搭建了电子商务网站,并逐渐开展了网上采购、网上招标、网上议价、交易信息服务等业务。不过总体说来这些尚属于生产厂家与客户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属于内部管理系统。此外,业内还存在着“我的钢铁网”、“你的钢网”、“兰格钢铁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依靠着“会员+广告费”的主要模式。过去三年,上海钢联的会员费收入毛利率均接近60%,而网页链接收入的毛利率更是高达99%左右。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底,上海钢联有效注册会员为29.32万家,付费用户达3.23万多家,注册收费比为11.02%。
凭着十年创业的努力,上海钢联总裁朱军红终于将公司即将送上创业板。据朱军红透露,十年前介入互联网的初衷就是设立一个钢铁行业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但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外部环境和现在不能比,做第三方交易几乎没有可能,于是半年后转型做信息服务。其亦认为,钢铁网站之间未来的交锋,很可能将由资讯领域转向现货交易平台。
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就曾总结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实现难点有四个:一是钢铁的交易金额比较大,二是物流的分散交易难以实现,第三方平台的配送会非常困难且成本高,第三个原因是每个钢厂的产品质量有差异,尽管钢铁属于标准化产品,另外社会的诚信还有待提高。
打造钢铁业的“淘宝”
广州钢铁交易中心副总裁周旋称,“我的钢铁网”上市让其信心更足:“我的钢铁网”靠提供资讯盈利,而“你的钢网”提供现货交易收取佣金,二者的盈利模式完全不一样。
“你的钢网”钢材超市是广州钢铁交易中心与联盟仓库、银行系统合作,共同搭建的一个拥有真实库存数据的钢材在线交易平台,并配套大型仓储、剪切加工、运输配送等一站式钢铁交易服务。其还提供以第三方平台形式对供货商进行资质审核、信用评级,同时为采购企业提供验货、资金监管、融资担保、实物交收等服务。
网站保证货物真实性,并与银行合作,监管资金划拨,保证资金安全。而这正是不少竞争激烈、鏖战于钢铁现货交易平台的钢铁电子商务网站,一直希望破解的瓶颈和关键点。而北方和上海都有一些网站已经开始破冰,并初具实力。
“其实这个模式和淘宝完全一致,我们就是希望打造钢铁业的淘宝。”周旋表示,“你的钢网”自上线以来会员企业已超过两万家,长三角和珠三角客户比例均占30%,年交易量达200多万吨。
“钢铁金融是更大的重头戏。”周旋说。此项业务主要是为贸易商提供贷款,缓解资金周转问题。“你的钢网”之所有能力做此项业务在于海航集团参股后有足够支持,自身亦有实体支撑,拥有较高授信额度。
据其透露,他们的钢铁团购网站已经开始测试,计划月内上线。“因为团购之后企业需要时间生产,而不同客户东西不同,配送区域亦不同,在物流上也需要优化。”
物联网促进钢铁大供应链形成
物联网作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实际上是在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使社会与经济活动更加有效的一种技术。物联网的基础是技术,如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分析技术等,而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则是应用。
钢铁行业属于原材料工业,是上下游企业中比较靠前的典型中间企业,除铁轨以及少数金属网格等最终产品外,钢铁行业的产品基本上为中间产品,它为下游制造加工业提供的原料,如汽车、家电、模具、机械、船舶、集装箱板以及建筑(如桥梁、铁路、高速公路、大坝、工厂以及民用建筑)等。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各自的企业内信息化工作做好,再将企业间的物联打通,那么针对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大供应链就会形成。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理念下,对钢铁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管理和流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网CEO罗百辉认为,物联网将不断推动钢铁行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进程,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并在应用当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继续推动行业的优化,逐渐将信息化渗透到行业流程的各个环节。
信息化说到底就是把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流管理起来,实际上就是对物资流的追踪。
从物联网的角度看,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行业内部的物流过程,这其中也有物联网的问题。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追踪和优化安排,可以使得生产和销售衔接更为准确,而且对能源、原材料的消耗以及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沙钢从炼铁到炼钢采用“一包到底”的技术,使得电炉钢每吨钢冶炼电耗由改造前的221度下降至167.7度,降幅达24.12%,既减少了铁水热量消耗,又提高了效率。其中,“一包到底”工艺在铁水包运输的过程中省去了中间包和混铁炉等环节,但还需要对运输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调度,这就需要用物联网信息系统来解决。
企业生产出满足汽车等行业需求的钢铁产品,就是钢铁企业信息化所要实现的目标。尽量提高交货的准确性,以缩短交货期,这样就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和原料保有量,减少资金占用。
而钢铁行业的下游企业,如汽车制造业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对产品要求极为严格,对每一个零件型号、尺寸等的要求都极其精确,一旦不符合标准即成为废品。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如何降低原料库存是其不能完全左右的事情,因为原料库存与上游企业之间的中间环节(如采购和运输)都有直接联系。而一旦这些中间环节对企业产生影响,可能会对交货期及零件批次产生比制造过程更大的影响。制造过程是以分、秒甚至是更为精确的数据来计算的,若是因物流原因出现如原料不到位等问题,那么制造过程中所提高的效率就会被完全掩盖。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大库存,随之产生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大量资金的占用。
针对企业间这些不可控因素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钢企都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如宝钢建立了配送剪切中心,按照客户的尺寸需求直接将所需零件剪切好送到用户那里去,中间的运输过程由企业自己来负责,即由宝钢来主导企业之间的,这样宝钢下游企业的供货就有了保障,成功保证了产销衔接的紧密性和精确性。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钢企并不多,可见针对企业间的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
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联除了以上游企业为主导的方式之外,还可以以下游企业为主导,如湘潭钢铁公司(其上游企业为铁矿石、运输和码头)。
虽然由于目前钢铁、板材市场的不景气,下游企业在这方面可能并不积极,但是企业间的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上、下游企业分别主导或是双方共同主导,甚至是以中间的运输企业为主导的企业间物联在未来都很有可能出现并得到发展。企业间的可以优化路径,既保证了供应,又保证了生产,最后形成双赢的局面。在罗百辉看来,国内企业要在应用中不断摸索,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各自的企业内信息化工作做好,再将企业间的物联打通,那么针对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大供应链就会形成,其他行业也可以针对各自行业的特点来进行企业间的物联,甚至是跨行业的物联。在这一点上,企业要有自主性,政府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以保证行业间的互动。
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兴起 物联网助力大供应链形成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