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制作完成国产电视动画片385部,总共市场220530分钟,是2005年的5.16倍,2006—2010年累计完成了1266部、65070集、707614分钟、折合约11794小时。2010年全国生产动画影片16部,“十一五”期间共完成78部,我们动漫产品数量急剧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国。
近日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高峰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披露了中国动漫产业目前发行态势和未来走向,提出了上述数字,并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综合分析了中国从动画大国到动漫强国的转型之路,并展望了未来动漫产业发展的发展战略和趋势。
2010年,我国动漫产业保持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国产动漫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也在一步步提升,一批优秀动漫企业和品牌崭露头角,投资主体呈现日益多元化、社会化倾向,动漫的产业化发展初露端倪。
我国动漫产业在发生量变的时候,质变仍然是常常被人诟病。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与动漫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大的差距,在动画片艺术质量和技术水平上仍有待提高,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机制仍待完善,尤其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如电视动画一枝独秀,但是漫画、动画电影、新媒体动漫发展相对薄弱。
去年我国近2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中,有1.27亿元票房来自于《喜洋洋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大部分国产电影并没有受到良好的市场反馈,常常几千万的投资换回来的只有几百万的票房,产出与回报比的严重偏差,让中国动画电影整遭遇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边是“喜洋洋”的过亿票房,一边却是大量动画电影的票房低迷,甚至是无缘公映。
但动漫产业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本次动漫节上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3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其中不乏像美国迪斯尼这样的国际动漫大鳄。据统计,在动漫节上签约项目近50个,涉及金额106亿元,现场成交22亿元,总金额达到了128亿元。另外动画片交易会还吸引了国内50多家电视台、新媒体等,以及法国、芬兰等10多家境外采购商参与洽谈,最终达成意向的动画片共计14.5多万分钟,其中境外发行机构达成意向6.1万分钟,占总量的42%。
正如本次发布的中国动漫产业蓝皮书指出的,我们现在正面对将中国动漫产业从动大国向动强国转变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把发展思路从动漫产业的数量增长转到动漫产业的质量发展上来,实现从数量型、速度型“增长”转换到质量型、效益型“发展”,围绕结果调整提升整体竞争力。
首先要创意产业运营模式,建立中国动画产业版权价值链。其次,要整合产业资源,不仅需要高度的艺术创作探求与精良的制作技术,更要做好前提与后踢的宣传与营销、发行、推广以及院线放映与衍生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的资源整合。最后要开拓放映渠道,积极开发3D动画电影,注重动画电影衍生品开发、鼓励开展中外联合制片等。相信我国动漫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它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