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有益”论据何在?


 昨天有幸参加了姚洋老师的关于“中国政府与经济失调”的讲座,期间,要杨老师提到“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有益”,这是一个从高中起老师就给我们灌输的观点。我本人来自农村,我父母都是农民,当农产品涨价时我的父母不是感觉收入增加,而是感觉压力更大了。

    不知道支撑“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有益”这个论点有何充分的论据,但是,当学者们下全国各地农村而不是局限于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调研时,或许就会发现,农产品涨价只是将一部分农民的财富转移到另一部分农民的手里,说得更为宽泛一点,只是将非专业农业生产省份农民的财富转移到农业专业生产省份,比如山东、河南及海南,而江西、湖南等中西部大多数省份,农产品并不能实现自给,绝大多数农民都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肉禽蛋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如食用油),而往往这些要占据大头并且长的最凶,这些省份的农民不但没有从农产品涨价中获利,而且还受到财富上的剥夺。
    或许,学者们会说,这是农业分工的结果,但是农业是个闭环,农民总是在这个闭环中循环活动,多数情况下农产品涨价源自于上游的价格上调,而上游的产品也同样为农产品,换句话说,农民的收入确实增加了,然而成本可能上升的更快,算下来农民福利增加还是减少就很难判定。
    就总体而言,农产品涨价除去来自城镇市场的收益外,并没有增加农民的总福利,只是从农民的左手倒腾到了右手。
    不知道支撑“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有益”的数据有多大的充分性,并且这些数据间的联系是否存在相关性,而且学者们与官员们关于“农民”的定义到底应该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