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核安全梦魇
日本福岛核危机引发全球对核安全在自然灾变面前或所可能引发的人类重大的生存危机进行重新审视。人们似乎突然发现我们的核设施是那样的脆弱,其设计水平是那样的简陋而低能,其安全维护机制是那样的粗糙,简单得就如同一场可有可无的儿戏,就如同一个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少年在草率地做着一道复杂的高等数学题,其出错的概率从来就没有今天看上去那么大!
专家们从头至尾一直就在说着让人们宽慰的麻木不仁的话,直到最后福岛核设施几乎损失殆尽以后,人们才从公共平台上听到专家们开始直接议论福岛核设施是属于落后的第一代核设施。相互独立而非相互依存的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在自损之后无法对核反应堆进行冷却成了福岛及其第一代核反应堆设计上的致命缺陷。由此,似乎目前正在中国等地大力建设中的二代半的核反应堆利用其自身的动能进行冷却的系统启动和维护以及第三代核反应堆直接利用恰当装置来实现自动冷却的方案好象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其实这又是一个自欺欺人的隐瞒,因为,事实上人类根本无法预测核灾难到来时的实际状况,对此现在就下出关于核安全在第二代半及第三代技术面前的定论,我们仍有充分的理由感到不能完全放心。
我们的工程技术体系无疑是最富于专业知识的队伍,但其历来缺乏深思熟虑的哲学素养与远见卓识却又是不争的事实。当我们考虑冷却时,我们几乎无法拐弯,因我们现在只知一门心思地往冷却水管里面没命地钻而从单一的思路里无法成功地退出来。
如果发生在日本外海的大地震只提示了的福岛核反应堆的冷却课题,我们就由此而榆木疙瘩似地只考虑冷却运转的保险课题,那么,究竟上帝还需要发动多少次灾难深重的人间噩梦才能打心眼里唤醒人类愚钝的智商?对此没有人能够知道。人们能不能够就此对核设施做一次深入而全面的反思,不仅对冷却系统,还包括在各类情况下的设施直接受损的应急方案与功能设计都应当纳入我们的反思之列,不然,我们是否是正在等待上帝再给我们来一次另类而突兀的提示,来激发我们对未知事态的正视与研究?
有一些关于核安全的课题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不在事前思考并加以完善?不论是第几代,我们的核设施的安全设计为什么没有设置最终的安全阀门,在必要时为什么不能有效地使核设施自毁并安全地关闭或掩埋?人们不设计这样的设施是否是因为自负地认为自己完全有办法来控制此前的所有状况?可是切尔若贝利与福岛的残酷事实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设计思路比孩子们过家家的简单游戏好不到哪去!我们麻木不仁的专家语言至今除了会色厉内荏地唬住不知底细的老百姓之外还会什么呢?
笨拙与毫无头绪是我们的核电站事故中最大的设计亮点,我们几乎完全不知道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的核设施其实就是一颗已然爆裂在了光天化日之下的核脏弹。对此事态一旦发生,我们几乎就手足无措,只好看着核安全危机一步步地临近人类的家园。
就事论事的核电站设计思路必须终结,不设计核设施在危机中的自毁机制的核反应堆就是对人类社会的威胁与犯罪。人类让核材料进入反应程式而无法终止或有效控制这一进程的事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对此课题仍在没能解决之前就继续大力发展核能利用就是对人类自己生存安全的草率,对此借用发展成本和能源需求来搪塞只能是可恶的遮掩并企图妄想继续罪恶的贪婪。
核电站在现状条件下被大面积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事实本身就是人类贪婪而草率的表现。事实上,人类目前的核技术水平与工程设计水平本身还是有希望解决这些系列课题的。就因为应用成本低廉的运转方式极大地有利于能源利用,就因为不想没事找事,就因为出事的概率实在太低,我们各个国家的国策才会如此不遗余力而将错就错地就此推广核电。人类社会的一代核电站,二代半核电站,三代核电站都没设计核设施在危急关头的最终自毁装置与有效控制系统,如此之下,再加上电力公司对低成本运行的贪婪索求和保全资产的利益冲动,哪还有不酿成大的核危机的道理?对此,我们不仅思路愚钝,而且机制松懈,加上体制贪婪和利益安排的严重错位,我们就只能等待核危机的一次又一次的到来。
人类必须意识到:利用核能是人类社会安全的一次重大冒险,不做好相应的冒险准备当然就会遭到突如其来的灾难与打击。放出核妖魔容易,能自如地收回这个一半是天使而另一半是魔鬼,平常是天使,当人类不堪一击时它却就摇身一变而露出可怕狰狞的家伙那才算是人类真正过了核灾难这一关。当人类尚不能有效控制核危机的条件下,贸然大规模而全面地上马没有有效控制安全机制的核电站无疑是对人类的草率,人类源于对发展与安享天伦的贪婪最终会把人类推向深渊,在日本在福岛核灾难的辐射下步入经济大萧条几成定局的今天,那些步其后尘的国家难道不该从源头上深刻反思一下吗?
老夏
201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