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新近更换了一台海x冰箱。让我感到尴尬的是,用了这么多年冰箱了,竟然不会“用”了。因为它有人工智能控制,所以,只要按人工智能按钮,一切就设置好了。但是,我觉得冷冻箱温度设置太低,太不低碳,也太没必要,想把它调高一些。可是,尝试了几次,耗费了好长时间,都没操作成功。无奈之下,我又找来说明书学习。而让我感到更无语的是,从事文字工作这么多年了,竟然看不懂它像天书一样的说明书。后来,我又专门去了国美电器海x柜台找服务员求解。她讲解了一通,我回去又试验了一下,还是没成功。最后,我只得放弃,让人工智能控制它。
这个故事让我有一种受挫折感,因为没想到冰箱这样一个简单的、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会使用的日常家用电器,我一个被社会定位为知识分子的熟手竟然都搞不定。而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以后永远也不要买海x产品了,并把这个真实的经历告诉家人和朋友----复杂的电器永远不要买,没必要花高价买不舒心。
那么,造成这个结局是海x设计者和销售者的愿望吗?肯定不是。那么,是我太笨吗?也许是,因为也许我必须经过海x的专业培训才会使用。但我肯定不会为了使用冰箱还要去接受一下什么培训,因为我想不通,为什么很多电器用品能够让我这样的“傻瓜”也运用自如呢?有选择的条件下,我何必还要选择它呢?
比如,照相机以前是类专业人士才能玩得转的东东,因为什么对焦距啦、调光啦、暗房洗印啦等等,根本不是一个菜鸟敢于奢望的行当。也因此,全世界照相机行业的发展和销售一直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颠覆性的突破来自“傻瓜式”操作。它设计和使用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傻瓜”都会操作,因为如果连傻瓜都会操作了,就等于全世界的人都会操作了。大家只要问问,今天谁的家里还没有相机?那部手机没有摄影功能?哪个小学生还不会摄影?由此带来相机行业和相关捆绑产品的天翻地覆变化还需要赘言吗?
假设历史再倒退回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如果今天连小孩子和老太太都能玩转的上网还需要像那个时代的技术一样,需要设置MODEM、连接电话线、输入IP地址、输入网关、拨号等一系列非专业人士搞不定动作,那么今天中国网络用户数量能达到世界第一吗?淘宝能在2010年完成网上交易4000亿元吗?
引申的案例还很多。比如,于丹和易中天根本不是中国第一流研究孔子和三国的学者,但是,他们的书为什么畅销,而真正潜心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的著作却无人问津?因为他们把读者都当做“傻瓜”了,这些读者也的确是文化的傻瓜,而且,全中国十三亿人没有几个人想当专业人士去研究。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以前在某公司操作内部系统的一次操作。因为报销出差费用,在请教了几个同事后,终于找到了路径;进入流程后按规定又找了半天“提交”,还是同事的指点下才找到“一只手”。提交后,没见到任何提示,因为我无论使用各种银行、证券商、网络购物、游戏等等的软件,一般提交一个申请都会立刻出现一个“提示”横幅,说明提交成功或失败。等了一会,不见反应,有些担心以为操作失败,就又提交了一次,还是没反应,只好再提交了一次。这次仍没见到提示,感觉肯定有什么问题,想再问同事,都下班了。
第二天,我又被迫打扰工作中的同事请教操作。他们作为经常使用者又带我手把手操作,终于看见了提示。而我也从中明白了,这个软件的使用必须要经过培训,或者,必须是专家。像我这样的傻瓜肯定半天找不到路径的。当然,作为自己公司的产品,我可以学习,但是,而让我感到疑问的是---如果13亿人都是傻瓜,我们都要培训完了才能卖产品吗?
你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评论
编辑推荐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