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3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门户网站 MSN Facebook 社交网络 博客
◎微博的社交性并不强
在类似
Facebook与开心网的
社交网络上面,你加我为好友,我就加你 为好友。不加,感觉好像不给对方面子。结果是好友泛滥成灾,很多 人其实根本就不怎么认识。只不过,关系的泛滥在社交网络上并不会 造成过大的困扰,然而,在微博上却是很大的问题。
在微博上,如果跟社交网络一样,你关注我,我也就关注你的话,在 小规模范围内,例如关注的对象不超过 150人,这种人情世故尚不成 为问题。只要你关注的对象超过了 150人,就面临被大量信息淹没的 问题,每天痛苦的泡在微博上,根本来不及看。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能带给你的信息有多高的价值,成为是否要关注 对方的主要考量。那种人际之间的客气来客气去,你加我我也加你, 在这个地方用处不大。最简单的,去看看那些新浪微博上加了 V的名 人,看看他们都关注哪些人?说穿了,都是他们看得上眼的人。

这种情况其实人人都如此,笔者虽然将之称为「高攀」以及「45度角 的仰望」,并不是说大家就是很势利的。互联网无远弗届,但是人 类处理社交关系与信息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在大量信息的压迫下,于 是你只能抛弃了人情世故,无法面面俱到的做个好好先生。
从这个观点来看,微博的社交性还不强。你会轻易的在
MSN或者QQ上 加几百个好友,但是你很难在微博上加这么多。因为MSN 上的好友数 量多寡对你不会造成压力,但是微博上你关注的对象数量却会。从本 质上来说,微博与MSN 和QQ之类的实时通讯软件并不是互相取代的。
◎微博更像是一个公众论坛
下图,笔者把几个不同的互联网服务相互做比较,分别是
门户网站,
博客,微博,社交网络与实时通讯工具。门户网站互动性最低, 以媒体单向发布信息为主,再来是博客,用户可以参与发表文章, 再来是只需一句话一张图就能发布的微博,最后是实时通讯软件。

微博与门户网站和博客的差异,在于将发布媒体内容的门槛逐步降 到最低。笔者在12年前开始写博客的时候(当时甚至没有博客这 个名词)必须自己架设主机,撰写HTML甚至 ASP,只为了每周能发布 一篇文章。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不需要变成工程师。
然而,因为加入了些许社交特性,微博呈现出介于「不能聊的入口网 站」与「私聊的社交网络」之间的「公聊」与「群聊」特性。这种特 性使得微博更像是一个公众论坛,而不是在小房间里私聊。可以说, 微博的出现,很大程度满足了公众群聊的需求。
然而,这样的界线很明显吗?其实也不尽然。应该说,上图中任何两 种相邻的互联网服务,两者间的界线都不明显,因此网络公司跨领 域经营或服务集成成为必然,也相对容易。例如新浪网从门户网站跨 界经营博客,再从经营博客进而经营微博等。
于是有趣的问题来了,现在看起来分成为两大阵营的博客(在美国 以Facebook为代表)以及微博(在美国以Twitter 为代表),似乎将 产生相互跨入对方领域的压力。而社交网络其实已经初步具备了微博 的功能,于是最后的问题变成:微博何时要演变成社交网络?
◎微博不一定要演变成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与微博的差异在哪里?社交网络的「加为好友」是以 0度的 视角在看待对方,相互之间更为平等。而社交网络也提供了45度的视 角让你仰望某些名人,例如Facebook的「粉丝专页」功能。但是可以 感觉出社交网络更偏向以 0度为视角进行好友间社交互动。
反观微博则是更多的以45度仰角的方式在运作,「加为好友」的概念 很淡,更多是关注某人成为某人的粉丝,仰望著对方。只有在微博经 营者更加强让用户与自己并行的好友间互动,微博才可能往社交网络 的方向去发展。然而,这似乎有点违背微博天性,也并非必要。
反观中国的微博发展,很清晰可以看到新浪网一路从门户网站,名人 博客一路到微博,用户视角从90度一路降低到45度,非常适合其自 身优势。而腾讯是从QQ实时通讯工具发家,从强调好友关系的社交网 络QQ空间发展到微博,用户视角逐渐从 0度开始仰望到45度。
新浪微博如果要往社交网络发展,让用户把视角降低朝向 0度而去, 发展更多并行好友间互动是最重要的。而腾讯微博的口号「与其在别 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则明显违反微博天性。腾讯QQ用户平常就 是以 0度视角进行互动,现在必须想办法让用户抬头到45度仰角。
有人说,微博不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社交网络才是。这种说法明 显忽略了对互联网公司来说,不论微博还是社交网络,乃至入口网 站,博客,实时通讯软件。。。都是要做的。没有一样是可以忽略 。因为这些服务都各自应对著网民的需求,从 0度视角到90度视角。
(文: 【嘉丰资本】投资合夥人黄绍麟 |
数位之墙)
■ 历史上的今天 |
■ 微博:45度仰角的未来(二)冲击社交网络与实时通讯 - 2011/04/03
■ 全新的移动互联网 - 2010/04/04
■ 互联网的世代现象 - 2009/04/05
■ 无线互联网的行业巨变(四)Apple 的战略 - 2008/04/06
■ 中国3G迷雾(二)TD是个烫手芋 - 2007/04/08
■ 中国3G迷雾(一)3G是个赔钱货 - 2007/04/01
■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六)社区本质与营利 - 2006/04/09
■ 媒体,社区,Blog(五)媒介权力 - 2005/04/03
■ 3C卖场何以缺手断脚(一)其实只有两个C - 2004/04/04
■ 3G来了(四)3G的杀手应用是可视电话 - 2003/04/06
■ 网络货币经济与市集经济的黎明 - 2002/04/07
■ 如何摆脱高科技迷信 - 2001/04/08
■ 网站的最后归宿-固话 - 2001/04/01
■ 从内容到商务 - 以闸口取代入口 - 2000/04/09
■ 百货公司与专卖店(二) - 2000/04/02
■ 网络购物的时代来临了吗? - 1998/04/05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职于新浪网, 台湾大哥大,3G威宝电信。2006年后于大陆工作,曾任职51.com担任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 ,后转任战略顾问。现于湖南卫视快乐购旗下电子商务子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