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师长和礼貌待人的习惯
礼貌待人看似一件小事,其实是一件大事。礼有大礼和小礼,大而言之,礼义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排在最前沿,是儒家的旗帜、儒学的灵魂,是儒家理论体系的基本核心。礼的产生与发展,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夏、商两朝,礼似乎还处于祭神时的器物与程序仪式的规定阶段;到了周代,除了从祭神的仪式规定转入人世间的人际关系的规范及其以规范治理国家社会,所以,礼无处不在,大至国家庙堂之上,小及家庭琐事、日常生活,人际来住。
大礼是在小礼基础上形成的,礼貌待人是人的一项很重要的修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也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在孩子的早期训练中有一个项目是“逗他笑”,从老二天武开始,出生两个多月后我们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只要他醒着,我们总是经常逗他笑。这逗笑训练效果很不错,两个月下来竟能哈哈大笑。由于这方面训练的关系,他平时总是保持笑容,而且一见人就笑,让人感到特别可爱。
逗笑训练使孩子长大以后能经常保持以笑容对人,会说话以后我们就开始进行礼貌教育,先从最简单的礼节性会话开始,比如:爷爷好、奶奶好、叔叔好、阿姨好、叔叔再见、阿姨再见、BYBY……等等。三岁左右教他们给客人拿椅子、请客人坐下、给老人让座、请客人吃水果、在路上给熟人打招呼等等。
上学以后除了教他礼貌对待同学以外,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尊师重教,告诉他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