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张朝阳开着私人飞机去上海,只为请一位名人开博。还传说,为搞定秦晖,网易送iPhone送iPad,最后去他家开通了无线上网。最后说,新浪“从前台到总裁都在推广微博”。甚至连送外卖的,和在楼下扒活的出租车司机都不放过。
忽然感觉,微博太贱了吧?白送不说,还倒贴。
按照传统的营销理论,企业自己有个好产品,都要设法以一定的价格去推销给消费者。
如果是个优秀产品,比如苹果家的,那不光可以卖个高价格,还可以玩玩饥饿营销法,掉调调大众的胃口;
如果是个一般货色,比如国内的模仿品,那就打打价格战,砸广告,降低接受底线;
如果是个纯山寨货,那就贱卖,价格一拉到底,玩的就是超底线。
不管怎么玩,都是有底线的,不会赔钱送。
网络游戏曾经是完全收费的。后来有人打破这个规律,开了免费游戏。实际上,免费游戏靠道具收费,只不过换了一种收费策略,并非完全白送不要钱。这是一种模式创新。创新背后依靠的是严格的市场调研,强大的市场推广,精细的运营能力,这种创新模式产生了鳗鱼效应,加速了竞争者的改良与完善,逼迫对手不得不推出更有质量的产品,来号召市场。
互联网是有免费精神的。门户的新闻不要钱,白给的搜索工具不要钱,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免费软件。但是,谁见过贴钱送给用户的产品?
有。
真的有。
不光白送,甚至还贴钱,送iPad。
这种事不是今天才有,以前也有。过去偷偷摸摸干,现在明目张胆拼。
这些企业,其实卖的不是产品,而是赠品。
他们以为靠着一点微薄的赠品,就能拉来一颗大树,从而就能换来整座森林。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一方面,这些企业对自己产品极其不尊重,他们的卖点,不是产品创新,不是功能多样,而是贱。他们天真的以为,只有贱,才能获得用户的爱戴。
一方面,他们愿意将自己用户群割裂:一部分人是他们心目中的核心用户,当成了摇钱树一样伺候;另外一部分是普通大众用户,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上网十余年来,总有些网站,常常出现在脑海里,即使我不再访问它们的页面,它们还停留在收藏夹中。我把它们当成精神家园,常跟一些网友提及,有归属感,有荣耀感。
但是,如果你上了一家以贱为特色的平台,是否会有一种归属感?能否还会感觉到一种荣耀?
国外的产品,拼的是技术,拼的是品牌,拼的是公司。谷歌有搜索,twitter有微博,facebook有sns,维基百科有wiki……犹如森林里狼虫虎豹,多姿多态。
反观国内,门户,什么都有;百度,无所不作;腾讯,通吃天下……。美国的狼虫虎豹来中国后经过串种,杂交出了新的品种:你有博客,我也有博客;你有微博,我也有微博,你有新闻,我也有新闻,你能搜索,我也能搜索,你有百科,我也有百科……
你有我有大家有,结果就是网站产品同质化,产品功能雷同化,用户体验相似化。
杰克·多尔西说:我是twitter。
饭否说:我是中国的twitter。
sina说:我才是正宗围脖。
qq说:我做围脖优势多。
百度说:嘿嘿,微博我也算一个。
另有大小中国数不清网站异口同声的对VC说:我们都是中国的twitter。
明明是都是同一条美国流水线上杂交出来的么,大家都拥有共同的美国杂交基因。
雷同化就是没有创新。没创新也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贱,就成了一个大家共逐的鸡蛋。
或许有个理由,可以理解这种卖贱的不可思议的行为。
为了抢食,为了生存。
最近,招聘网站近日又雪上加霜。荣登国内网络一哥的百度近日悄然介入网络招聘市场,推出简历搬家工具,猛挖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的墙角。
百度无所不能,全业务模式超越腾讯,什么都吃,招聘网站,在市场狭缝里生存,也就够喂养几只鸽子的市场。那么小的一点鸟食都去抢,真的很有出息,天马不得不暗赞一句。
没有创新,只有抢食。这个新闻,展示了生存的残酷。其实,不光百度的创新精神一去不复返,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创新精神都在丧失,很少有人能靠创新生存下来,更多是抢食,大的抢小的,小的抢小的,大的抢大的。只有抢成了垄断者,才能幸存下来,略微安心的榨取市场的膏脂。
你不抢,你就死;你垄断,你滋润。
微博是个宝。怕被人抢走。大家拼底线。终于到了谁贱谁胜出的地步。
这是每个产品设计师共同的悲哀呵。产品像个孩子那样生产出来后,第一眼看见的不是慈祥的父母,而是众多争抢腐尸的野狗。说实话,纵观天朝,为什么我们没有时间够你去从容不迫的创新呢?
我们是不是需要一种规则,来限制权力抢食,保护创新?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一种规则,来维护公平,以促成创新,减少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