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财政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由其派生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中国政府对此问题高度重视,收紧“地根”、调控楼市等措施重拳频出。4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海口市市长冀文林4月20日在海口市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上说:“要充分利用国务院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按照限价不限购的原则,积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冀文林的说法立刻被解读为海口或将在全国率先停止房产限购措施。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海口市拟停止执行楼市“限购令”,这在已经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中是第一个。让海口不得不废弃“限购令”的原因是,房地产相关收入的快速下滑。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房地产业在海口财政收入中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增收额占比接近二分之一。而海口市地税局提供的最新数据则显示,受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上年度收入基数较高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海口市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收入集体同比下降。其中,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3月仅为5937万元,同比下降高达67.9%。
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姚玲珍指出,限购导致的房地产相关税收减少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此外,房地产行业受限购的影响也会传导到就业上,所以,地方政府都希望限购令在起到调控作用的同时能够尽量不影响经济。一旦限购令实施对地方经济造成的影响超出预期,地方政府就会在限购令是否该继续实施问题上存有疑虑。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额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6.5%,创下自2004年土地市场实行“招拍挂”制度以来的新高,如果再加上土地相关的税收,毫无疑问国有土地出让所产生的相关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限购令陷入“房产泡沫”与“地方财政”的两难境地,估计其它类似海口的城市也差不多。由此看来中国的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性,房地产在经济中的比重是多么的大,再不早点控制,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这些官员只看到了财政收入,有没有考虑高房价给百姓的压力,难道要让百姓世世代代做房奴,有没有考虑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将怎么办?
“土地财政”冲动不知还有多少借口?不知是政府财政紧,还是领导口袋里“紧”。没钱了,不想想怎么节流,怎么开源。少弄那些形象工程,少养闲人,少公款消费,少腐败一点,少权钱交易一点,带着敬畏的心理去花美一分纳税人的钱,肯定能节约不少钱。如果发展经济只依靠房地产一棵摇钱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口号!难道嫌房价还不够高吗?难道房价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字“涨”吗?把经济命脉永远绑在房地产这驾马车上,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也在所不惜?为什么?
许多地方并不是思政府服务转型、谋科学发展新路,而是千方百计延续以前的老路,借各种名义扩大土地储备、“预留发展空间”,“新城建设”、“工业园区规划”等种种花样由此产生。一些专家认为,在国家加大楼市调控的背景下,土地财政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尽管目前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很大,自2010年起调控政策也是一波接一波出台,但许多地方政府却态度消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施文认为,土地财政造就了“征地—卖地—收税收费—抵押—再征地”的模式,其中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成为最大的利益者。如不遏制这样的趋势,政府转型、服务民生、调整产业结构就可能落空。
“新国八条”消化近3个月后,各地楼市开始抑制不住回暖势头,京沪杭三地尤为扎眼。上周,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全国35个城市中,量价齐升的城市达到17个,逼近半数之多。其中21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26个城市均价环比上涨。其中,杭州、北京分别以91.61%和57.52%的环比涨幅领涨十大重点城市成交;而上海更是在成交涨幅超过30%的同时,创下了周均价破3万元/平方米的历史新高。
海口准备率先停止执行楼市限购令,可视为地方政府已经不能忍受房地产相关收益大幅缩水的局面,一旦房价也开始下跌,这部分收益还将继续萎缩,地方政府就会在限购令是否该继续实施问题上存有疑虑。如果海口的这项政策得到中央默许,更多城市将采取向它看齐。调控政策不能严厉执行,任何期望都很无力,只能感叹利益集团力量太过庞大!
楼市调控政策乏力,只能感叹利益集团力量太过庞大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