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成天在你身边晃悠,你却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比如小区门口的保安、居委会的红袖章大妈。有的人从不曾与你谋面,你却无时不刻不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比如税务局和发改委的大叔,以及本文的主角——
网络公关。
好吧,你就是一名勤奋学习的网友。你每天都会上网查找资料,某天,你发觉自己昨天还能搜索到的资料,今天就不翼而飞了。资料们没有长翅膀,怎能无翼而飞呢?你还是一位喜欢指点江山的“意见领袖”,隔三岔五在论坛上发表评论,某天,你发觉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一篇评论,从论坛的版面上彻底消失了。评论没有生命,岂会无疾而终呢?当然,你也是一名公众名人,被列入“**年度人物”候选人。开始你一直领先,到了截止日期之前,你的名次突然不可思议的,以9.8米/秒2的重力加速度下跌……
没错,这些都可能是网络公关干的。
网络公关没在江湖,但江湖有他们的传说。芙蓉姐姐爆红、重庆学子“卖身救父”、抵制家乐福风波、达能娃哈哈纠纷、腾讯360大战、蒙牛恶性网络营销事件、圣元奶粉事件,包括最近的天涯“母亲跪行求助门”……这些喧嚣一时的网络事件背后,都有网络公关们辛勤奔波的身影。总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凡有网络处,即能公你关。
网络公关很有力量。既能使你一夜成名,青云直上(如芙蓉姐姐);也能使你身败名裂,万夫所指(如蒙牛恶性网络营销事件)。有牛逼网络公关公司曾经冒充新华社发函,要求中国网删帖,居然得逞了。在很大程度上,网络公关们日益影响着中国互联网进程。在《南方周末》那里,你可以读懂中国;在网络公关那里,你可以读懂中国网络。
网络公关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虽然最底层的水军们只能靠五毛钱一贴(现在更不可能涨了,药家鑫(要加薪)都判死刑了嘛),痛并快乐着,但高层公关们都是过着吃香的喝辣的生活。国内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著名网络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其网络营销中的年利润已超过6000万元。网络公关的兴旺甚至让网络编辑也有利可图。央视“焦点访谈”曾经播出节目,称有编辑单是删帖收入一年就超过70万元。
一个“不幸”的消息是,网络公关可能不得不告别这种滋润的日子了。
最近,中央外宣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宣布,从今年4月中旬起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2个月的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
在这之前,针对网络公关的舆论攻势早就开始了。去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声称,要“净化网络环境得民心顺民意”,之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连篇累牍地抨击网络公关,斥之为“网络打手”“网络黑社会”,这都预示着,一场即将发生在2011年春夏之交的风暴不可避免。大小五毛们,准备提前回家过年吧。
我对互联网世界一直有一个乌托邦似的梦想。我期待,这是一个公开、透明、平等、自由的平台。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每一种观点都能畅通无碍地得到表达,“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但是毫无疑问,网络公关的出现,让这一切成为了泡影。网络公关们没有立场、没有是非,更谈不上什么“仰望星空”、做一个“充满道德血液”的人。他们的眼里,只有一张张的人民币,他们敬畏的,只有飞扬跋扈的权力。“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所以要删除你表达观点的权利”——遗憾的是,他们做到了。
应该说,网络具备自净和自我纠错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网络公关的破坏作用。就像一个人得了感冒,如果不吃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最后也可能会不治而愈,但这种自我调节未免太慢了一些。如果总是依赖网络的自净和自我纠错能力,那么,网络的公信力就会必然下降。比如,以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消息,立即就转发了;现在呢,还得到网络上搜索一下,看有没有传统媒体报道。这就是说,经过了“金庸被假死”等事件之后,微博在我心中的公信力就下降了很多。同样,必须得对扰乱网络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才能提高网络的公信力——同时,还要打击网络公关的客户,不管他们是企业,是个人,还是政府。
话说回来,对网络秩序进行规范,不能搂草打兔子,伤及到普通网民的自由表达权利。否则的话,就与整治行动的初衷南辕北辙了。举个例子,网易上有一个“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的专题,显示跟帖有440多条,但我找来找去,只能找到16条。剩下的那400多条跟帖,不会也是被网络公关吞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