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亮说志愿之七:学业规划面面观之二


                            3月2日 学业规划面面观

 

    前面的节目里,我们讲了学业规划的概念以及它产生的时代背景,今天呢,我们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说学业规划。  时下,与大学生就业难相伴而生的,职业规划成了热门话题。临近毕业,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大家都在忙于规划着未来的职业前景。但我不仅要问一句,对于未来的职业,你准备好了吗?与你的竞争者相比,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考虑好和解决好,你所规划的职业前景极可能就是空中楼阁。

   根据学业规划理论,我们的求学即为人才的生产,也就是通过学习将自己打造成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这就是人才的生产过程;而求职呢,则是人才的销售,即我们把自己的劳动作为商品出售给用人单位,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就是以销定产,即生产的时候就要考虑销售问题,即我将把自己生产成什么样的人才来销售?不能说我不管哪些,先生产,完了后再看到哪里销售。那么,对于学生来讲,生产之前的战略决策是什么时候呢?我们说有这四个时间点,其一是初中毕业,其二是高二分科,其三是高考升学,其四是大学确定专业方向。也就是说,在大学毕业前,我们共有四次机会决定自己具体的学习内容(专业)及相应的学业管理,然而对于这四次决定就业成败的关键环节,我们许多人却表现得十分的麻木和熟视无睹,一次次地错失发展机遇。直到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了,才想起要做职业规划。可这时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最多也是亡羊补牢。所以,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就像西医治病,等疾病已经发生,才想起如何医治,而升学之时的学业规划则是中医治病,能根据现在的态势准确地预见病症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举行学业规划讲座时,我常常会讲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你看,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就看到他有疾病在腠理,这时只要稍微采取点措施就可以避免生病了,但蔡桓公不予理会,还要说些风凉话,说什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第二次,扁鹊告诉他疾病已经发展到肌肤,再后来到了肠胃,他都还是不理;等疾病发展到骨髓,已经无医可治了。同样,做为学业规划师,当你初中毕业的时候,我提醒你这时要注意做学业规划,避免将来学无所成,毕业就失业,你不相信,还说我是骗子;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我再次提醒,高中毕业,我再说,直到大学二年级时我还对你说要注意自身的学业规划与学业管理,你都觉得这是多此一举。等到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了,才想起我该在哪里求职呢?我应该做职业规划了,可这时为时太晚了。你已经浪费了太多的光阴、精力、资金等个人发展资源,这个弯子的确绕得太大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又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我们许多人对于影响自身就业的几个关键环节熟视无睹,在最需要谨慎思考、科学决策的时候,却道听途说,盲目随大流,最终导致毕业就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