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团大战 问题繁多 未来谁主江湖?


出处:《网吧帝国》  作者:田立哲

2010年,有一样东西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默默无闻到风靡全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扶起了一个行业,改变了许多中国人多年消费习惯,它就是团购。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出具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初具规模的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880 家,这其中并未包括713家尚未开团、已倒闭、刚开团、开团次数很少的小型团购网站。

时间跨入2011年,中国团购网站的增长更加疯狂,据一些第三方机构统计,仅在三月,国内新增的团购网站就超过700家。对于众多企业争先恐后进入团购市场火拼的现象,网民们戏称为“千团大战”。

千团大战背后,必然有着经济利益的驱动。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分析称,“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销售额呈现爆发式增长,累计交易规模达88.6亿元,预计2011年团购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40亿元。”在当前互联网各个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刻,新兴的团购领域以其远超其他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和清晰的盈利模式,受到各种资本的追捧也就理所当然。

那么,千团大战标志着中国网络团购黄金时代的开始吗?笔者认为黄金时代为时尚早,中国网络团购作为一棵诞生仅一年多的幼苗,在其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更多变数和风险,在其吸引了无数资本疯狂涌入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着更多危机和挑战。

首先,就团购本身而言,通过团购组织者(团购网站或个人团长)与商家博弈,从而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的模式,其自身就存在委托代理的问题。

在团购中,消费者将自己的权利委托给了团购组织者,这就比传统购物多了一层委托关系。而一旦团购组织者与商家勾结,或为了自身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维权将相当困难。此前出现的商家自组团购,虚报价格欺骗消费者,正是这种委托代理问题的反映。

其次,我国团购企业当前的盈利主要是靠商家的利润分成,团购网站大约提取团购利润的10%左右,这与团购鼻祖GroupOn高达30%到50%的佣金提成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盈利模式导致团购企业陷入既想以低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又不愿价格太低的矛盾之中。

其三,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监管缺失,当前团购网站良莠不齐,诚信度普遍较低,消费者口碑尚未建立。

“最初启动一个团购网站成本比较低,几个人、一台服务器,加上政府没有相关的机制审核,监管缺失,进入很容易。”北京58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徐贵鹏分析说。正因为如此,虽然中国团购才一岁多,但在2011年的“3·15在行动”中,团购欺诈已然成了热门投诉,占到“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接到投诉总量的42.56%。另根“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至今,涉及团购诈骗类的投诉已经占到投诉总量的42.56%。在2010年,团购的投诉量为2090宗,而从2011年1月至今,不到3个月时间,团购的投诉量已高达1573宗。

大量劣质团购网站充斥市场的直接后果就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不断发生,消费者对团购逐渐失去信心,许多消费者在经历了几次噩梦般的团购之后,就再也不愿尝试团购了。

2011年1月,团购网站“糯米网”的一则团购信息,吸引了18000多人参与,并收到124万多元购物款。但就在团购兑现的前一天,网站发布公告取消此次团购。此后虽然糯米网一再声明,除部分消费者拒绝退款外,已退还全部团购款。但仍然引发了对团购网站诚信的讨伐声浪。

其四,许多团购的上游供应商有逐渐远离团购。

商家之所以选择参与团购,是希望通过一定程度上的短期用户量爆发,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并为长期忠诚用户的并培养打下基础。然而,商家的愿望实现了没有?没有。《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调查报告》中称,“团购消费者更多的是奔着商品的低折扣而购。事实证明,团购的用户群体并不能成为商家眼中希望长期拥有的‘回头客’,这也成为了国内团购网站无法回避的伤痛。”因此,一旦更多供应商离团购而去,团购就可能陷入“有团难购”的尴尬中。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各方资本汇集团购领域之后,团购领域将不可避免的重新洗牌。到那时,只有那些既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又能与商家实现和谐共赢,既能严格自律,又能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团购企业才能最终笑傲江湖。也只有到那个时候,团购的黄金时代也许才会真正来临。

版权声明:本博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博主个人言论,与任何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无关,未经作者授权,严禁任何媒体转载,违者必纠。

联系方式如下:QQ:81668006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