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版《肉蒲团》——微笑着忧伤 爱情动作片的终极奥义
说实话,我觉得写影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让自己的文字被他人阅读而起到娱乐的功效,那么我算是为社会做了一份小小的贡献。但是,我在看完这部所谓3D噱头的三级片后,竟让我彻底失眠了。在经受过各种日本爱情动作片、国内外“XX门”的视觉洗礼后,我自认这方面的感觉已经麻木了,我失眠基于以下原因。
三级片的影评难写。因为写三级片的影评不是传播淫秽思想,而是探讨影片背后所影射的内涵,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理解。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想这一点并不过分,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来看,我们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高级的、进化的动物而已,体内依然蕴含着某些兽性。但这部影片比较烂,剧情老套、内容死板、演员呆滞。如果不是有发行公司,我还以为是某个无照经营的网络视频工作室的作品。我无话可写,但又有些抓不住的东西堵在胸口,让人不吐不快。
影片的观感在于导演的功力,此片的导演可谓省力,弄几个日本AV女星,在铺几张大床,一部肉戏出炉,就差高唱“原始社会好”了。而我所要表达的是,影片所影射的当代社会,当然这部分纯粹是我个人的歪解,如果曲解影片的原意,个人负全责。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香港情色电影界的日渐衰落,看到了国内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秩序失调,看到了你我他混迹在生活中未来理想与现实无奈的窘境。电影,作为媒体的一种形式,在中国转型的变革中,是演变成谋取商业利益的工具,还是担负起构筑心灵家园的责任?这种看似二元博弈的论调,却多少透漏着些许的无奈。
一、 香港三级片的末路
不得不说,网络视频和家庭影院对世界电影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看一些thinking题材的影片,还有一些人则是守住电脑的宅男宅女。所以,有朋友问我比较喜欢哪个影片,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阿凡达》,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将人们又一次从家里拉回了影院,iMAX也成为电影技术的又一个跨越。《肉蒲团》的噱头则直接定位在全球首部3D情色片,因我看的是网络盗版,无法领会这种3D动作爱情片的终极奥义。但从YY的角度上,我能想象到从平面死板的人体“艺术”到凸凹必现的肉色乳香,挑逗着人类原始的动物本能,色欲的味蕾抵抗甚低。但这样陈旧的内容题材+3D的表现手法,这部片子还需要导演吗?需要吗?真的需要吗?
影片套路:才子未央生娶妻铁玉香,但他认为人生苦短,应该追求人间极乐,在宁王“绝世楼”中纵欲驰骋。然而一切皆非偶然,快乐的背后暗藏陷阱。最后,夫妻二人度过劫难,体会真爱的意义。
影片可谓新瓶装旧酒,酒瓶还那么的低档次,香港情色电影仿佛患上了前列腺炎,想表达却什么都表达不出。新导演的思想缺钙,女演员的从良归隐,题材的陈旧匮乏,三大表现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发展。或许,从另一方面说,国内观众对于尺度的视觉观感更加“进化”了,相比九十年代的道德伦理观念,我们开放的岂止是一星半点儿,有木有!我们看看香港早期的三级片,那时候导演好,王晶、刘伟强等将三级片拍成了一种文化,烙印着典型的“香港制造”;欲女多,叶玉卿、叶子楣、李丽珍等将环肥燕瘦的身体演绎着时代记忆,回溯着我们曾经懵懂无知的青春期;猛男多,徐锦江、黄秋生、任达华等将亦正亦邪的风格彰显着独特的演技,奇技淫巧般花样迭出。还有,众多导演从中国古典风月文学中提炼出的想象力,以及融合现代情色美学的创造力,闯出当年香港三级片的独特商业空间。
例如,在《肉蒲团》中宁王一手持锁链、一手环抱美人冬梅的空中作乐的桥段,相比徐锦江当年影片《满清十大酷刑》中的动作,可谓小儿科吧。徐猛男和李华月以武侠比武的方式进行空中媾和,林中翻飞纵横、姿势千奇百怪,衬着《将军令》的伴奏,颠覆了我们任何可以想象的交媾方式,恐怕很多人都会发出感慨:OMG,这简直不是人能想出来的,太扯了!
我认为,当年香港三级片虽然没有北美那么色情生猛,没有韩国那么唯美华丽,也没有日本那么暴力BT……但那种注重故事性的市井轶事,本土艳星的卖力出演,更令人肉体和精神产生双重亢奋,可能在这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嘴里哼着beyond歌曲、兜里揣着游戏币的年代。突然觉得,有回忆真好,令我在城市的浮华陆离中享受片刻的忧伤和欢愉、惆怅和向往……
二、赤裸裸的相亲运动
影片中,未央生与铁玉香的相亲颇具启示意味,未央生凭借一手丹青,打败竞争对手,赢得铁小姐的青睐,可见在古代才貌双全更易获得对方的心仪。而如今,社会急剧变化又造就出大批剩男剩女,轰轰烈烈的相亲运动每天都在上演。或许,某些电视台本着人道主义的红娘精神,甘愿解救大龄男女青年的水深火热,如《非诚勿扰》等众多“打着恋爱旗号,实则炒作成名为实”的婚恋节目,制造着大量争议性话题,传播着与时代价值扭曲的婚恋观。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媒体不再充当我们感知外在世界的守望者,我们成为媒体随意摆布的玩偶,没有思考只有躯体。
事实上,男女之间的那点儿事是个永恒的话题,如同经典剩女小说《傲慢与偏见》所言:“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哪怕她在家里仅是一个摆设”。在豆瓣小组讨论话题中,我看到大多数自爆贴的第一次相亲挺机械枯燥,“问-答-问-答”的循环模式。如果场景换一下,变成一个人躺在沙发上,一个人坐在旁边问-答-问-答,有点像精神心理分析。难道说,医院能够治愈好我们的精神病,而社会又让上我们患上了神经病么?
但相亲这种“心理分析”不是感性的,而完全演化成理性的,男的有“3个180”、女的貌美性感,那么这种相亲一般都比较OK。什么是“3个180”?答曰:180的个子、180平米的房子、180万的车子。当然,爱情不是风花雪月,而是物质面包,必需的经济基础还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在这躁动不安的都市生后中,肉体挣脱传统道德伦理的束缚轻而易举,背叛、小三、劈腿、花心等看似情感危机的背后,却影射着都市中彼此对爱情不信任的“癌变”。最后的相亲,对很多女生来说,仅是以报团取暖为目的了。
某女个人在相亲介绍中写道:“可根据男友的萌点不同,装成女仆、护士、空姐、萝莉、御姐、OL等等(为了爱情我容易嘛,我TMD就是一个演员啊)”。我身边的一位博士学姐(其实才34岁),经历N多相亲,稍微年纪相仿的一手男人基本就是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的类型。提到学姐,我只是想起她和我聊天时的一句话:“男的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女的剩下的都是精英!”或许,这么说法有失偏颇,但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很有力度,多少隐含着大部分人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吧。正所谓,想象中的爱情很丰满,现实中的爱情很骨干。
《肉蒲团》中未央生式的相亲颠覆着中国传统婚姻的陈规滥矩,对封建制家长包办婚姻的强烈对抗,对穷书生娇小姐私结连理、奔向自由的渴望。随着,法理社会的形成,我们粉碎了封建包办婚姻的毒瘤,女性得到解放,自由恋爱促成多少美满的爱情,相濡以沫、白头到老。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反观自由恋爱,似乎又一次将女性推到了另一个困境。
三、超越真爱的几度轮回
3D《肉蒲团》是一部纯粹的爱情动作片吗?不!我认为,它是一部关于爱情的自我救赎、找回真爱本意的影片,是我们审视浮躁时代爱情价值观的自觉与回归。正如爱情作家所写的那样:“无论是那些正在寻找真爱的人,还是历经爱情折磨的人,他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怎么认识爱情?爱情是一场不停息的旅程,无论到什么时候,像纯情真爱的故事,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杜拉斯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后中的英雄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与你白头到老。”而影片最后影射出的主题,是对俩人经历百般苦难的折磨后而体会到的爱情奥义,通过未央生丧失男人功能、铁玉香带着无法解开贞操带的描绘,俩人头发花白的祝福新人时言语,带来对现代社会的爱与性之间碰撞的反思。
影片中未央生放荡形骸的刻画,投射着现代人的影子,在迷失了自我之后,想要找到心灵的平静和灵魂的宽容,那是无用的,发泄或许是最易得的行为。纸醉金迷的背后,其实更是对原意生活的虚脱,犹如鸦片一般侵蚀人们的精神。一夜情、熟女控、换妻游戏,仿佛美国派式的生活一下子来到了我们身边,社会的浮躁带来了爱情的抽搐。而影片的重点是在描述他们分开后的精神煎熬上,男女主人公对他们爱情的深度和价值是分手之后逐渐认识和体会到的,从虚假的令人窒息的躯体中挣脱出来,来表现对真爱的尊重与渴望。
然而,如果我们从中能够正确解读,升华自我对生活、对爱情的理解,这种效果或许能让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天国深感欣慰,毕竟媒介素养运动是可行的。但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满足肉体的欢娱而被蒙蔽了双眼,那岂不是在文明中失落了自我么?我们看着未央生的丑态百出的同时,谁又在看着我们的丑态,什么时候才是我们的觉醒和回归呢?
我们微笑着忧伤,体味着“爱你那个人,未必娶你;你爱那个人,未必嫁他”。在如今赤裸裸人性丑态的展览舞台上,你我应该懂得两个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