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京


 


我爱南京,我爱我的母校。

 

4月15日  周五

 

    原以为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稿子,我居然写了六七个小时,一方面是我不熟悉的缘故,还有,就是这样的文章的确是需要花时间的,我先前小看了。
    晚上乘坐D305火车去南京,动车组还是第一次坐。看到去南京的火车,就会想起我大学将要毕业的时候,乘坐火车来北京参加报社的面试,那已经是13年前的事了,也是这个季节。

 

4月16日  周六

    21点46分从北京出发,第二天5点44分到南京,这样的速度比13年前大大提高了,当时得要十二三个小时,因为对未来的工作满是憧憬,坐硬座也不觉得累。工作一个月后去南京参加“雨花奖”十佳文学少年颁奖大会,我本来可以坐卧铺的,为了给他们省钱,我买了硬座。
    那时的我还是小伙子,转眼两鬓也有白发了。
    这次到南京,是应邀担任第六届“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评委,更是故地重游。2001年以前,经常回南京,这些年,机会少了,印象中,2005年一次,2008年一次,算上这次,正好三年一次。
    可以住在凤凰台饭店,我要求住在南京大学,我想到母校走走。
    在凤凰台饭店大堂,看到樊发稼老师的名字,才知道他也参加此次活动。
    放下行李,我从南园走到北园,校园还是那么安静,早起的同学三三两两往教室走。大门依旧,梧桐依旧,“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的红底白字横幅挂的似乎还是当年的位置。我真想把它拍下来,在校时,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体育场上已经有人在跑步和健步走了,我也加入进去,跑了两圈。当年我没有跑过,如果再当学生,我每天都要跑步,跑得更快。
    在学校西边的报亭买了三本杂志和一份《扬子晚报》。在南园东边的杉树底下看报,这时弟弟的短信来了,不久后,他找到我,带我去食堂吃饭,然后参观他的宿舍。
    逛南京的书店,是我每次回南京的保留节目。三年前去的万象书坊还在,还是从前的风格,我在里面买了四本书。我真的为实体书店感到担忧,看书的人似乎比以前少了,买书的的人更少,这些书在网上都可以买到,而且折扣可观。我买的这几本打了九折。
    南京财经大学几个大学生拿着摄像机在书店里录制节目,一个女生跟我商量希望能采访一下我,我说没问题。对于别人的事情,我能帮上忙的,都会尽力去帮助。这个女生希望我多说书店的好话,比如摆设很典雅呀,我说我明白。
    从万象书坊出来,又去南大书店。南大书店以前有很多是别的社的书,现在主要卖他们社出的书,外社的书有一点,当做库存处理。我一共买了四本,其中两本是北京三联书店的,打四折。南大版图书的装帧设计比以前好多了,这才像一个重点大学出版社出的书。

    下午,和任理勇老师分在一组给20名选手打分,我是以鼓励为主。我像他们这么小的时候,是没有什么胆量的,更别说滔滔不绝去讲。

    参加完打分,我又直奔五台山体育场附近的先锋书店。书店比三年前更大,开始,还可以仔细地看,后来只能走马观花,对我感兴趣的,放慢脚步,就这看了有四个多小时。
    先锋书店专门有个打折区,大多是老版本,我买了不少,大约有20多本。另有四五本是新书,有没有折扣,我没有上心。


4月17日  周日

    上午,是演讲比赛。吉林的一个初中女孩,第一个上场,表现很好。昨天口试,我给她打了满分,今天,我仍然打了满分。比赛后,我想找她,没有找到,我想对她说,好好发展,不要骄傲,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40位选手,大都表现很好,让你不得不感叹,年轻人是不可限量的。我如果站在台上,肯定没有他们表现得好。我向他们学习。
    比赛现场,我收到一条短信,问我到南京了吧?我回复说我的手机坏了,以前的号没有存。过了一会,他回复说他是李明非,还说估计是同名的。差不多同时,我忍不住问我身边那个摄像的是李明非吗?他说是。哈哈,我说我就是孙卫卫。他说原来是你,他只知道记者孙卫卫,还不知道孙卫卫也写儿童文学。

    下午,离开南京,心里空空的,我舍不得离开南京,舍不得离开南大。
    这次回南京,没有联系南京的老师,也没有联系同学,没有惊动朋友,一是时间紧张,二是周六日也不好打扰他们。短短的几个小时,除了当好评委,要么是在书店,要么是和我弟弟说话。

 

4月18日  周一

    一早上班,看4月12日出版的《中国图书商报》,有一条第七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4月15日至18日在南京举行的预告新闻。梅子涵老师、朱自强老师和徐冬梅老师将出席。我若早知道,一定会去拜访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