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大家一个更加透明的华为


2011年4月18日,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今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10年年报。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KPMG独立审计,2010年华为销售收入达1,8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2%;同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净利润达到238亿人民币,净利润率12.8%。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为持有可用现金流为381亿人民币。

 

华为2010年财报三大亮点

告诉大家一个更加透明的华为

 

    一直以来,业界提起华为发财报,总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对华为的发展叹为观止,另一种声音就是质疑,不透明是过去几年分析师和媒体机构对华为财报的普遍看法,甚至有人以看不懂来形容华为的财报。与此相比,华为在全球电信领域却取得不俗成绩,其全球通信设备商第二把交椅的角色也已被普遍认同。因此,看其财报是否透明,数据是否属实,我想有很多参考值,并非是无据可查。

    从今年发布的2010年财报我们可以看出,有三大亮点值得我们关注,而这三大亮点突出了一个新的要素,那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更加透明的华为。

    可以说,这是自华为向外公开发布其财报以来,最为透明的一次,对于转型期的华为而言,此举意义重大。

 

    亮点一,向透明化规范化发展

    其实,华为已经在年初就公布了其2010年未经审计的数据,年销售收入1850亿元。因此,数据本身已经不是大家所关注的亮点。所以,此次从财报上得到的第一大亮点其实是态度上的透明化、管理上的透明化和未来治理架构的透明化。

    第一:态度透明化

    其实,这个信号早在2010年11月25日,任正非向华为全体高层提出要改善与媒体的关系一文时,大家就已经感受到华为态度上的变化。之后华为新一届董事会改组,EMT成员集体开微博等若干事件均向业界传达,华为已经在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希望向业界传递更加透明,更加开放的华为。

    记者第一时间就华为2010年财报向华为高层采访时表示,华为表示,公司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鉴于业界对华为的支持和厚爱,华为秉承开放的态度,不断向业界传达华为的信息,此次财报所透露出的各类信息就是华为进一步向透明化努力的体现。

    第二点:管理透明化、规范化

    此次财报最大亮点在于华为第一次披露了所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其个人简历。此举说明华为正在从最高管理层向透明化、规范化努力。

    一直以来,业界流传的无非是华为的几位老面孔如任正非、孙亚芳、徐直军等,而且还被披上了许多传奇式的色彩。但对于一家拥有10万人,20多年历史的全球化公司而言,仅靠几个被神化了的老面孔是不可能运转的,在老面孔后面还有许多并不为人所知的精干力量。

    2011年1月15日,由51名持股员工代表于选举出新一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之后EMT成员公布,许多老同志退出,又有一些不被人知的青年才俊被扶上位。但这些人什么经历,什么来头很多人都不清楚,而此次年报中,华为全面公开了董事会和EMT成员简历让我们看到了华为的未来。

    从公布的简历看,公司核心成员年富力强,跨体系经验丰富,拥有战略观和全局观的思维。我想,这对于华为下一个10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点,未来治理架构透明化

    在华为2011年董事会改组之后,新的董事会确定了公司面向未来发展的治理架构和业务架构,使公司的治理架构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更加匹配,持续牵引公司治理架构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转变,带领公司开创新的局面。为顺应以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设立运营商、企业、个人和其他业务四大业务运营中心。但是,如何运营和管理也受到业界的许多猜疑。本次财报中,华为对未来治理架构和运营做了明确的安排,针对四大业务板块分别设立运营团队,各自运营各自考核,在华为统一平台上实行差异化运营管理。

    这消除了之前很多人猜测的有可能将华为分拆为4个子公司运营的想法。大华为的运营模式将继续沿用,但明确了各自运营各自考核,一个平台上差异化运营管理的思路,应该说给了华为人一个明确的发展信息,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亮点二,首次披露主要业务单元收入分布

    和以往华为财报数据大包大揽所不同,今年发布的财报信息更加细化,首次详细披露了各主要业务单元以及主要区域收益。

    比如,国内市场收入达到647.71人民币,同比上涨9.7%。海外市场收入达到1204.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8%。

    其中,其主业电信网领域收入为1229.21人民币,同比增长23%,占业务总量的66.37%,主业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说明华为业务架构的变化正在不断深化。

    可喜的是,华为全球服务2010年收益高达315.07亿,同比增长28.6%。作为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新的收入增长点,华为服务这几年脱颖而出,显露出极强的竞争力。

    作为华为新的四大业务板块之一,华为终端将有望成为华为第二大业务板块,其2010年出货量为1.2亿台,实现销售收入308亿(45.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其中,终端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增幅均超过100%。

    从上述几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华为业绩连续多年稳健增长。尽管受全球经济危机的连续性影响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华为2010年销售收入仍然达到1852亿,同比增长24.2%。2010年净利润达到238亿,净利润率达到12.8%。其中可喜的一点是营业现金流为2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5%。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可用现金流为381亿。

    在资产负债方面,2010年公司借款116.4亿人民币(17亿美元),其中76.9%属于长期借款,同比下降8.9%。营业利润率为15.8%,同比增长1.7%。

    以上几个数据有力的说明了华为目前的运行环境,尤其是现金流这一最关键要素十分稳健,为华为业务转型和向新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亮点三,未来战略透明化

    2010年11月以来,任正非密集地在公司内部作了三次意味深长的发言。三次发言表达了已经在全球电信设备领域处于“坐二望一”位置的华为,在企业传承、业务转型、公众形象等问题上面临的挑战。

    然而所有的这些集中在一起,就是华为未来战略的雏形。通过此次财报我们可以看出,华为在业务板块明确的同时,其未来战略也逐渐透明化,一个更加清晰的华为逐渐显露出来,而我们可以发现,和IBM、HP、英特尔这些全球顶尖的ICT企业类似,华为对未来的认识,对未来战略的规划,殊途同归,只是如何走考量的是华为的执行力。

    第一,在全社会数字化的浪潮下,电信行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起点,电信行业将联结宽带与数字化,已使ICT不再局限于独立的信息通信产业。而将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更加高效的发展,诸如远程教育,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产业正在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ICT在推动经济低碳增长,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为基于在电信网络领域长期的积累,深刻理解行业发展趋势,将为运营商、企业、个人用户推出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以产品需求为导向向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转变。华为战略性地加大企业网投入,服务电子政务,金融,能源,教育和零售领域等行业,帮助客户提升效率。而华为终端志在为消费者打造化繁为简、无处不在、情境智能、融合体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以开放的业务云、易用的管理云和泛在终端为三个关键路径,实现超越终端极致体验的关键策略。

    第二,华为已经初步完成了对云计算的战略部署,并上升到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华为将为用户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构建云计算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效率提升和节能环保,推动业务与应用云化,促进各个行业应用向云计算迁移,开放合作,构筑共赢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