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追查“内鬼”也值得展开调查


公开追查“内鬼”也值得展开调查
杨于泽

 

  中石化集团透露,集团赴广东分公司的“天价酒”调查组18日返京,向集团公司党组汇报调查情况,天价酒事件的调查结果将很快出炉。此前,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曾经开过三次会,要求各部门追查泄密人,一旦查出要严惩。看来,追查泄密人不在调查组的调查事项内。
  岂止是不对追查泄密人展开调查,据媒体报道,中石化对“泄密”事件显然很不爽、很不解,认定“私自披露公司内部财务情况也不符合公司有关规定”。照这意思,要真查出来了,还得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即使集团公司不亲自动手,至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广东分公司去发落。  
  “天价酒”泄密人现在面对的压力,我们不难想像,那是一种组织压力、道义压力。舆论是反对追查泄密人的,但中石化的组织内部“道义”不利于泄密人,而且权力在追查者和放任追查者那一边。要是查出了泄密人,即使集团公司不动他,他在将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现在追查部署风声鹤唳,泄密人一人独在,以天下之大,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住压力而不被改变?
  说泄密者面临道义压力,是因为泄密者未必是道德上完美无缺的,相反,其泄密有可能是出于自利的考虑。向《华盛顿邮报》爆料“水门事件”的费尔特坦言,他爆料是因为尼克松没让他升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就公务员伦理而言,他爆总统的料,可被视为一种背叛行为。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人士泄“天价酒”的密,完全可能是内部权力斗争。任何职场都有某些“潜规则”,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泄密意味着对小团体道义的背叛,这对职业生涯来说是致命的。
  费尔特捅出“水门事件”后,美国政府并没有作出部署,追查内部泄密人。因为法律禁止这样做,对于政府内部的泄密者,宪法和法律是给予保护的。也就是说,公共理性克服了小集团道义和职场“潜规则”,国家把内部泄密人保护起来了。
  但在我们的经验体系中,职场“潜规则”往往上升为公共道义,有的官员基于内部泄密者的自利动机,经常公开谴责泄密人。最典型的就是,有些地方挖出来的腐败分子多了,当地领导就会谴责“窝里斗”,说互相告密互相拆台,影响了班子团结,影响了经济发展。反对举报,由职场“潜规则”上升为领导人坚定而毫不含糊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资料显示“群众举报”占到已查处腐败案件的大部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人们不到破罐子破摔的时候是不会充当内部泄密者的。
  于是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反腐败斗争主要依靠“群众举报”,另一方面“群众举报”被某些领导视为有损团结、稳定和发展的地域性国民劣根性,而给予公开嘲笑。而且在这种背景下,追查、严惩泄密者,给这样的人士小鞋穿,实际上获得了广泛的理解与宽容。自然主事者需要找到某种理由,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石化追查泄密者的理由,就是他“私自披露公司内部财务情况”。
  对这种对“群众举报”的公然追查,有必要展开调查,给予反向严惩。当前权力的内部制约与外部监督不彰,反腐败基本依靠“群众举报”,如果我们不从国家层面保护举报人、泄密者,是说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