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很有钱”,谁让“二代”如此无德?
就为了六毛钱的公交车费,他在路边捡了一块砖头,砸向(浙江)宁波1路公交车司机费师傅。费师傅的后脑勺当场被砸出两条长约两厘米的口子,鲜血直流。砸人的男子,是一名大一新生;砸人之后,这名大学生还说了一句“打的就是你,我爸有的是钱”。昨天,这位姓杨的大学生,为自己的冲动买了单。( 钱江晚报2011年04月18日)
如果“我爸是李刚”揭示的是特权阶层的嚣张与张狂的话,那么“我爸有的是钱”则反映出了暴富一族的有财无德、为富不仁!古有“母凭子贵”,今有“子凭父狂”。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有的是钱”,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扭曲的过程,更是教育被“权势”和“金钱”绑架的畸型与变种。它不仅折射出社会的浮躁、某些规则的纰漏;更折射出了人们内心对权力和金钱崇拜,对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平的藐视!
有人说,“官二代”的特权和特权思想,其实就是“官一代”特权和特权思想的延伸。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试想,设若一个从不徇私枉法的父亲,其儿子会在违法后拿父亲的名字做“挡箭牌”,并且试图以此来逃避法律的惩罚和群众的谴责吗?而对于“富二代”,有评论说:“这些富家子弟,财富带给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父母的溺爱导致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争相炫富,藐视法律,无视生命,以为一切都是可以用钱来摆平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暴富人群飞扬跋扈惯了,难免“言传身教”,“富二代”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有财无德、恃财傲物“纨绔败家子弟”了。
一个浙商把自己16岁的儿子带到家庭教育指导热线主持人
直面“官二代”、“富二代”身上的弊病,有人指出,问题首先出在“官一代”、“富一代”身上。笔者极其赞同这样的观点。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成才出人头地,不少家长始终坚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甚至每年花费数万元也在所不惜,那些有权势的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更是会动用他们的关系网,至他人利益于不顾。而孩子们在社会公平被钱权所代替、地位和权势就是一切的日益熏陶下,难免会滋生“有个好成绩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思想,难免会使“拼爹”游戏愈演愈烈!——人们常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设若“官一代”、“富一代” 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能够时时处处为他们做出表率在一言一行中教会他们什么才是“真善美丑”,什么才是生命的真谛,什么叫做敬畏与感恩的话,或许他们也就不会如此败家,而能够为奉上一分担当,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抹绚丽了。
正所谓,为官不正,子拼爹;为富不仁,子矫横。“官二代”和“富二代”,貌似荣耀,但价值观和伦理拷问,也正如烈火一般在炙烤着他们。生来就金贵的“官二代”、“富二代”能担当大任吗?不光网民们肚子里满是问号,就连全社会也是疑虑重重。——在质疑不断地舆论大潮声中,中国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们会走向何处?中国的未来又该由谁来担当呢?!
(李吉明2011年4月18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