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和人的尊严


     

王小波和人的尊严

4月11日,就是王小波14周年忌日那天,我独在网上徘徊,遇见一位朋友,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王小波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吧;王小波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当然,如你所知,这段纯属杜撰。王小波写出《时代三部曲》那阵,我还在学校里挥汗如雨地写作“梨花体”诗歌。不过,我很乐意让王小波的名字出现在本周锐评的开头。因为个人很喜欢他那句话,“我觉得人活着必须要有尊严;尊严就是,在任何地方都会被当作一个人物来看待,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

人活着必须要有尊严,这是一种理想状况。事实上远非如此。近段时间以来,被陆续赶出深圳的8万“治安高危人士”是难以找到“尊严”这种感觉的。与盛大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相比,他们的“尊严”,只能算个屁。其实,在某项盛会前,将类似的“治安高危人员”清理出城市,不是深圳的首创。北京奥运会,遣返无证入京人员;如一车中有一人无身份证件,全车旅客都会被遣返。广州亚运会,则大规模驱逐沿街乞讨卖艺人员,还美其名曰“还市民蓝天白云和大地”……方式都差不多,只不过深圳走得更远,打击的群体更大,激起的舆论反响也更热烈。

双汇“瘦肉精”事件后不到一月,央视再揭食品安全丑闻:上海多家知名超市销售的馒头被指染色、过期回收后重新加工。在央视《新闻1+1》里,白岩松针对“染色馒头”说了一段顺口溜:“撤一两个官员,抓三四个当事人,关五六天厂子,罚七八万块钱,八九不离十,咱下次可以再来”。不幸的是,白岩松的预言很可能会成为现实,食品安全四个字也遥遥无期。生产牛奶的人你伤不起,做火腿肠的人你伤不起,卖馒头的人你也伤不起啊。生活在这个“互害型”社会(《新周刊》语),我们的尊严何以安身?

“屁民”无尊严,和谐无意义。不是这样的。当大部分民众为了食品安全惴惴不安时,并不影响公务员们过上超越“尊严”的生活。财政部透露,全国近4500多家饭店成为2011—2012年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与上一轮定点饭店相比增加了1000多家。而且,根据差旅费、会议费制度改革要求,此次定点饭店继续以三星级和四星级饭店为主。什么叫差距?这就是。什么叫国情?这就是。以前,看到成百上千大学生争先恐后报考一个公务员岗位时,心里横竖想不通。现在——通了。

关于公务员,读到下面这个新闻后,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据外电报道,美国华盛顿市市长文森特•格雷最近来到国会山前“散步”,抗议民主、共和两党就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案达成协议。市长同志最后“狼狈”地被警察带走,他那无奈的表情也随之被传到了世界各地。这事儿告诉我们:一、在美国,市长也有可能加入“散步”的队伍;第二、在美国,警察居然敢在没有任何请示的情况下逮捕市长。从表面上看,这位市长很没“尊严”;事实上,整个国家和民众却获得了尊严。

《温州商报》“专栏”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