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馒头招摇过市监管部门色盲了 ?


 染色馒头招摇过市监管部门色盲了 ?

在馒头的制作过程当中,随意的使用防腐剂还有添加剂,过期的馒头被重新回炉,重新加工再来出售,而且在玉米馒头当中随意的添加色素,我们在《消费主张》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一个馒头的制作过程,这样的馒头每天大量地流入了上海的大超市,比如华联、联华、迪亚天天等超市。(央视今日观察)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10412/3853690.shtml
每天有三万个“染色”馒头进入三四百家超市,其中不乏华联、联华等这样的品牌巨头,面对这样的消息,想必消费者内心都会倍感不堪,在责问经营者良心、道德哪去了的同时,更不能不再一次向监管者投去质疑的目光:守职尽责了没有?
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一再地刺痛着公众的神经,远的不说,仅就最近的几起事件就相当触目惊心,从添加瘦肉精饲喂“健美猪”,到给猪肉涂脂抹粉售卖“化妆猪”;从滥用添加剂生产“漂白馒头”,到如今的过期馒头回炉加工成“染色馒头”,食品质量怎一个安全了得!
而这些问题食品,几乎无一不是在消费者举报,或者媒体暗访、追踪才得以将黑幕曝光于阳光下。这其中固然有黑色业主违法生产行为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的因素,但人们依旧忍不住要追问,监管部门在哪里,在干什么?如果拿出起码的敬业精神和对公众健康负责的态度,也能像媒体那样去明查暗访,将过期馒头回炉、用甜蜜素充白糖等形形色色的违法行为又何处藏匿?
遗憾的是,在诸多食品质量事件中,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看到,监管职能部门的不作为或者不积极作为,似乎都患上了“色盲症”,这在瘦肉精事件中表现得尤为赤裸,收费发证、拿钱放行,“健美猪”一路裸奔,即使是已经被舆论聚焦,国家派出的督察组进驻当地的情况下,仍然在有意识地放任和纵容,黑心业主岂能不有恃无恐。
试想,如果监管部门时刻绷紧质量安全的神经,经常到生产企业、车间实地看看,经常搞一些突击的抽查行动,这些黑心馒头还会如此容易蒙混过关,肆无忌惮出厂门、进超市、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吗?正因为业主“装疯”和监管“卖傻”,才让食品质量安全频频发出红色警报。因此,要改变这一恶劣生态,除了严厉打击不法业主外,必须进一步强化监管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大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的究责力度,让他们不能再做假装色盲的“懒猫”和徇私舞弊的“贪猫”,而必须时刻睁大眼睛,为人民群众守护好出口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