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金砖国家的务实经贸合作


 

探索与金砖国家的务实经贸合作

桑百川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

    近十年来,金砖国家和新钻10国(除韩国外的新钻11国,韩国已经成长为发达国家)等15个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贸易的地位迅速上升,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从不足12%上升到20%,不仅受到国际间接投资的青睐,而且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热点区域,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的比重从7.6%上升到22.5%。新兴市场国家近十年来年均经济增长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显著上升,技术进步速度快,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全球金融危机后,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率先复苏,201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左右,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在全球经济治理中,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发出越来越有力的声音,在主要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在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维护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金砖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经济改革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资源优势、市场潜力和自身经济条件是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大变革的时代,为了维护金砖国家的共同利益,实现对外经贸持续稳定发展,中国需要积极开展与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务实经贸合作,谋取金砖国家的共同发展。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首脑会晤,发表《三亚宣言》,强调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开展务实经贸合作,共享繁荣。

    落实《三亚宣言》,金砖国家有必要在深化经贸务实合作中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金砖国家贸易促进体系

    贸易促进是为了增强金砖国家企业开展经贸业务的能力。贸易促进手段应保持间接性、务实性。贸易促进对象应主要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增加就业机会、扩大进出口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贸易促进体系要将对外援助、境外资源开发、扩大进口、债务减免等结合起来,以扩大政策的综合效应。

    第二,实施出口促进工程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设立开拓金砖国家市场基金,支持企业扩大对金砖国家的出口;加大保险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开拓金砖国家市场的风险;加大信息技术援助力度,化解企业缺乏对金砖国家的了解、不能有效获取市场信息的矛盾;推进金融合作计划,包括“货币互换计划”和“贸易融资计划”。

    第三,实施进口促进工程

    在发展同金砖国家经贸关系中,要更加注重进出口的平衡,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努力增加自金砖国家的进口,采取“抓住两头、放开中间、促进平衡”的进口战略。“两头”是指资源类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中间”指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平衡”则是进出口贸易在长期内的基本平衡。

    第四,促进金砖国家服务贸易

    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鼓励企业拓展面向金砖国家的服务贸易,建立物流和分销体系,建立银行、保险分支机构,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扩大金砖国家相互投资

    一方面,推动中国企业到金砖国家投资,加强企业“走出去”的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走出去”的协调机制,改善“走出去”服务体系,创新对金砖国家投资方式,鼓励在金砖国家建立经济合作区、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吸引金砖国家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鼓励金砖国家企业到中国资本市场融资。

    第六,加强金砖国家金融合作

    在开展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的基础上,化解贸易本币结算的障碍,谋取更多金砖国家贸易本币结算,扩大贸易本币结算的规模,缓解金砖国家本币升值、美元等外汇储备贬值的压力,共同维护本币汇率稳定。建立稳定、可靠、基础广泛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改革,加强各国政策协调与监管合作,促进全球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

    第七,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把加强金砖国家合作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贸易安排,也应包括服务贸易安排、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等多层面,还包括在国际经济事务和全球治理中加强合作。在制定明确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目标基础上,优先开展与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进金砖国家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