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圳“卖乖”但楼市不会“卖拐”!


                                  独立地产评论人:文/丁延平

   地产界旧闻新闻不断,年初曾在2007年“卖拐”的万科董事局主席老王出国游学去了;曾发表过“富人盖房论”的华远总裁“任大炮”本月也传出“退职”消息;万通冯仑也已隐退。地产大佬们纷纷退场以及房地产严厉调控政策,似乎意味着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悄然离去。

   在“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将齐头并进,“新双轨制”下,企业转型成了关键词,大浪淘沙,新的竞争格局将显现,房企的江湖地位将重新排定。

   回顾八年楼市调控历程,自2003年来商品房市场节节调控以来,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局面,各地在3月底回应中央确定了房价调控目标,北京方面聪明地“卖乖”一把,给出了发人深省的词语“稳中有降”,似乎早已预测到房价走势。事实上,3月的市场成交统计数据显示,京广沪深房价环比小幅微降,成交量环比降25-40%,市场表情为极其胶作!

   在楼市调控这条道道上,深圳在全国依然起着风向标作用,换言之,许多内地城市开发商也好抑或是购房消费者也罢,对未来楼市与房价走势他们更多地是看沿海的一线城市深圳其次才是北京,也可以这样解读“政策看北京,市场看深圳、上海”。深圳当初预见性地整一个“稳中有降”的目标出来就好过多了,也不至于今天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让总理都挂记着深圳的高房价。

   最近,国务院房地产调控督查小组赴来深圳督查保障房及宏观调控情况了,总体感觉良好,但问题还不少。面对中央的监督与问责,深圳这次学聪明了,学会“卖乖”了!昨天推出了严厉的“新限价令”,与原来各地楼盘预售之前房价悲案制度大有革新之处,可谓全国最严厉的升级版、加强版“限价令”。即“4月底5月初将采取全新的预售备案系统”;“已拿预售的项目:针对2010年录入合同的价格折算出均价,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新系统针对每个项目设定一个价格上限,超过该价格不予打合同”;“2011年拿预售项目,则按照某一个月的录入合同价格折算均价”;“未拿预售项目:分片区制定均价上限。结合区域及物业类型进行审批,高于均价的不给预售,要求每一套报预售的价格都要低于片区设定的价格”等措施。

   笔者认为,深圳“新限价令”可能产生“溢出效应”,对珠三角周边与深圳融城建设的卫星城未来的销售市场可能带来利好。

   此番深圳给力推出全国最严限价令,如此“卖乖”不是讨好中央,也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应景应民之策。深圳8月大运会将开幕,搞好城市管理,顺呼民意推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以稳定房价,创造和谐与稳定的内外环境!深圳政府勒令各区分头执行、直接落地,可见治理高房价的决心之大。但是,深圳楼市是否“卖拐”笔者觉得不大可能,虽然成交量下降是事实,但深圳是全国移民城市,刚需依然很大,各个项目的开发商视自身情况制定灵活应对策略、推出一些优惠措施之后,购房成交量必然止跌反弹!尤其是在“五一”春交会前后可能迎来本年度内最佳购房时机!

   总之,平稳将是主旋律、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