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领导两会后频频密集调研旨在“狠抓落实”


  全国“两会”闭幕中央高层赴多地密集调研后,4月的第二个周末,中央领导又铺开新一轮的密集调研。4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陪同下在重庆调研。8日至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围绕“十二五”规划贯彻实施和党的建设,深入阜阳市、合肥市的农村、企业、社区、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调研。4月8日,李克强在吉林省调研。4月8日至10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湖南调研创先争优活动和市县乡换届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完成发展任务同实现发展目的统一起来,时刻牢记: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不是为了GDP而发展,不是为了官员的所谓“政绩”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而发展。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应当成为我们考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发展便失去了意义,并且必然走上歧途。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各种各样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各种各样图虚名、招实祸的形式主义,各种各样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恶行,无一不是违背了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论。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抓住了这个核心理念,才能真正做到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才能真正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种重大关系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问题,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等等。所以,“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解决发展中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开关”,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总开关”。

  狠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首先落实是一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是首要条件。 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缺乏大局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就只会唱高调,不管实效。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制度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抓落实,要在工作实践中树立起落实的观念。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岗位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处于何种岗位,工作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责任观,以积极的姿态开展工作,主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才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落实是一种能力,在落实中展示才华能力、开拓创新。工作能否圆满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能力。落实的过程正是一个人施展才华发挥能力的过程。正确理解工作的全部内涵,把握所要达到的标准,坚持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包括:把上级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呆板,不僵化,不断赋予上级要求鲜活的生命力;把工作细化,使之更有可操作性;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使落实的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落实是一种意志,服从组织决定是做好落实的有力保障。落实,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每一位领导干部应该以服从组织分工为己任,完成好本职工作为追求。否则,单位的发展目标、战略方针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即便是再好的方针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描绘的美好蓝图自然也就不会顺利实现。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困难甚至于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增强预见力,结合实际需要不断修正错误,又要瞄准目标,坚定信念,增强毅力,“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对于一个单位的每个成员而言,落实就是对本职工作出色的完成,落实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

每一位共产党人,要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落实是关键”的理念,养成勤于落实、善于落实的工作作风,为推动党政和民生工作的不断前进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