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几个房地产主流媒体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同一个版面上同时出现两则新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称:房地产拐点正出现,房价很可能跌10%”和“看房团管窥楼市,观望浓雾或消散”。
这个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大型房地产门户网站上,一些平面媒体也有。
“原来老说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不能碰、不敢碰,现在可以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来对冲。”巴曙松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中,最重要的是保障性住房力度空前,房地产开工面积很大,再加上限制投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在扭转,格局调整不可避免。上海、北京一些楼盘已经降价,供应量也增加,房价降低已成定局。
“看房团”的新闻是这么说的:由某媒体组织的近千人的看房团,奔赴北京及其周边的十几个楼盘,现场火爆,疑似“观望浓雾消散”。
谁都知道近日北京、上海房价走低,不用巴曙松老师介绍;同时,房地产投资的原则“买涨不买跌”也无人不晓,怎么就会有人“放弃观望”了呢?难道房价降到了可以告别观望的程度,到达谷底该适时买入了?
原来,这是媒体两个不同部门协作不合拍的误会,读者未必当真。
发布巴曙松言论的部门,是该媒体新闻采编部门,他们有义务对最新信息进行披露,及时反馈市场动态。
发布“看房团”表现的部门,是该媒体负责经营的部门,广告费打包进账,由媒体招募看房团人员,开着大轿子到处看房。
巴曙松说得对不对,有待时间考验;看房班车有没有一千人也无法核实,但来的人都“放弃了观望”这事儿可不靠谱。
想想那些历来都以看房班车为“拳头产品”的媒体,其实他们今年挺为难的。
面对“史上最严厉调控”发挥作用的年头,房地产市场萎缩,如果这个车不开吧,回头业内以为这个媒体要走下坡路;开了看房班车吧,跟开发商要钱怎么说?不能说我的读者“带着严肃的观望态度”去看房,那样广告费就结不回来了,只好说“来一千多人,都是精准的目标客户”。
其实开发商也明白,今天的看房人都不是“忠诚客户”,但是没有这些人到售楼处吃吃喝喝,人气何来?没有媒体误导其他购房人,市场何在?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也别说谁,完事儿结账,房子卖不卖单说,总要让人家都知道“我还在”。
是不是我们彻底误会了媒体?
思前想后,“观望走出迷雾”之说,或许是媒体的高明之处,给读者、网友授以话柄,留着空间让大家去思考:观不观望你自己最清楚,我说“放弃观望”,然后你骂我,这样,真实的市场现状不因我的报道被扭曲,广告费也不耽误,我还对得起我的良心。
法制晚报评论员 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