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眼界有多远,企业就能走多远!


  华为其实就是一匹狼。

  它的冷静、清醒、韧性和团队的协调作用再加上任正非大大会小会时时灌输的危机意识,与国内其它企业取得一丁点成绩时的张狂、自大形成了鲜明对照,因而,它能一路绝尘也就不奇怪了。

  与TCL李东生遭遇国外并购碰到的挫折再进行深刻反思不一样的是,任正非好象一直与生俱来就有忧患意识,不管企业取得多么辉煌的业绩,他的眉头一直紧锁而没有舒展开的时候。

  难道他体内的基因就是危机吗?瞧,出现在媒体中的任正非始终是一张不苟言笑、冷峻深沉的脸,说老实话,如果是不熟悉的员工和客户,看见这张脸还真有些诚惶诚恐和敬畏。

  对于满足于商业功利主义导向的老板来说,带金销售、贿赂公关曾一度是他们在生意场上呼风唤雨的利器。然而,随着市场的日益规范和政策的约束,他们原本的优势成为了劣势,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变化,生存环境也岌岌可危,他们自己也知道,如果再不改变以往的模式,迟早就会被淘汰。

  记得在一次论坛演讲中,我曾举过一个事例来说明企业如何通过应变来生存的道理,想必对不少企业也会有所启发:

  谁都知道,深海里氧气稀薄,但为了生存,很多动物不得不根据深海里的环境来进化自己:它们尽量减少活动或者干脆不动,长期蛰伏在一处,以减少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所以尽管深海里环境恶劣,但还是有不少动物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最近美国的一家海湾水族馆研究所,由克雷格·麦克莱恩领导的一项研究却发现,生活在深海里的动物渐渐减少的原因,居然不是因为氧气的减少而是因为氧气的增多。

  在南加州海域,就因为移植了大量含氧海澡,而导致了许多深海动物的消失。人们以为含氧海藻能够改善深海动物的生存环境,没想到,反而害了那些动物。因为含氧海藻是一种能够制造氧气的深海植物,是普通海藻造氧量的100倍。

  照理来说,增加了氧气的深海对鱼类应该是一件有益的事,可是因为千百年来,那些长期蛰伏于一处不动的深海动物,已经适应了缺氧的环境。突然有新鲜的氧气注入,便容易产生氧气中毒。不被氧气中毒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改静止为动态。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够加速呼吸,让过量的氧气排出体外,这样,过量的氧气不但对它们构成不了威胁,反而会让它们更加具有活力。

  所以,生活在深海中的动物很快便会分为两种:一种因为无法改变自己原有的“懒散”的生活习性而变得无所适从,甚至被“淘汰”了生命;而另一种则一改往日的静止而快速行动起来,因为适应了由大量氧气注入的新环境而变得“如鱼得水”。

  克雷格·麦克莱恩最后得出结论:不是氧气害了那些深海动物,而是它们自己的懒惰习性。

  看过不少华为任正非的发言,读起来感觉就是盛世危言,是一帖清醒剂,时时拷问着众多企业盲目和狂热的情绪。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中国,公司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我们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我们才有一线机会。

  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1996年开始,众多华为员工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经过十年来的不懈奋斗和挣扎,华为逐渐在海外取得了一些收获,2005年海外的收入超过了国内。尽管也进入了部分发达运营商的市场,但我们在超过一半的市场空间里基本上是没有突破,尤其在北美、西欧和日本。

  我们所处的行业方向选择太多而且还处在巨大变化之中,我们一直存在生存危机也一直生存在危机中,华为的衰退和倒闭一定会到来,而只有时时警醒我们自己,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延迟或避免衰退和倒闭的到来。面对我们所处的产品过剩时代,华为人除了艰苦奋斗还是艰苦奋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我们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二十年来,我们公司高管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节假日,所有主管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连轴转地处理事务和开会。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健身的时间都在忘我工作,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赶上竞争对手的步伐,根本无法缩小与他们的差距。

  公司创业之初,我们没有资金,是创业者们把自己的工资、奖金投入到公司,每个人只能拿到很微薄的报酬,发工资经常打白条,绝大部分干部、员工长年租住在农民房,用有限的资金购买原材料、购买实验测试用的示波器,正是老一代华为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才挺过了公司最困难的岁月,才有了今天的华为。

      当前,在剧烈的变革和惨烈的竞争面前,虽说已经没有企业再高枕无忧,但麻木大意的还大有人在。这也正如任正非在发言中多次强调的,要想生存,就必须让危机时刻追着跑。他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通过一点一滴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我们用了十余年,终于在2005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50亿美元,但与通信巨头的差距仍有好几倍。最近不到一年里,业界几次大兼并,一下子使已缩小的差距又陡然拉大了。我们刚指望获得一些喘息,直一直腰板,拍打拍打身上的泥土,没想到又要开始更漫长的艰苦跋涉…

  据说,狼是一群非常有危机感的动物,即使是它们享受了丰盛的食物之后,而华为则全部具有狼的韧性的机敏,任正非时常的没有一丝一毫笑容的脸上,倒不是作秀和煽情,他好象天生具有危机的基因,这还不是阶段性、局部性的,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也正因为此,他带领的团队才能一路攻城掠地,旗开得胜。从这个意义上说,华为是一家具有爆发欲和挑战欲的狼性企业。

  对于众多成长型企业来说,想成为狼性企业,就要让危机时刻追着自己跑,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