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别遗忘沉默的大多数


  导读: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 中国也有沉默的大多数,农民及农民工,还有那些两个月工资也够不着起征点的低收入人群就是中国的大多数。当有人提出:“5000元收入左右的人占到了工薪阶层的主力部分,该起点能让更多人受惠。”他们却沉默着。

  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发表了题为《沉默的大多数》(The Great Silent Majority)的演讲。1995年,《剑桥英文高级词典》收录了这个词组,把它解释为:一个国家中不能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群人,这些人没有明确的身份地位,但却占人口的大多数。中国也有沉默的大多数,农民及农民工,还有那些两个月工资也够不着起征点的低收入人群就是中国的大多数。

  “两会”期间,工资所得税起征点在各媒体连篇累牍,大事渲染,成了“两会”的重头戏,什么“个税5000元起征点得到多数代表支持”,什么“近七成受访者支持个税起征点调至5000元”,沉默的大多数再一次被遗忘了。他们沉默着,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也没人代表他们发出声音。

  根据3月11日《广州日报》的报道,有人大代表说:“5000元左右收入的人占到了工薪阶层的主力部分,该起点能让更多人受惠。”下面,笔者用官方数据,验证一下这样的议案究竟靠不靠谱。

  根据工资分布模型,工资中位数附近的劳动者最密集,平均工资一般高出工资中位数31%,也就是说,如果认为月薪5000元是工资中位数,那么,平均月工资则应为6550元,平均年工资就是78600元(下文有关计算均用此数),约为人均GDP的2.6倍。一个国家劳动者平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不会超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倒数,除非这个国家借外债给百姓发工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即使在政府财政收入、企业未分配利润及产品库存均为零的情况下,人均工资也绝对不会超过人均GDP的1.6倍。所以,说5000元月薪是工薪阶层的主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是极其荒谬的。

  中国有8亿从业人员,如果人均年工资78600元,那工资总额就是63万亿元,而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46%,这就意味着2010年中国GDP应为137万亿元,可2010年实际GDP为40万亿元,按人大代表的议案算出的GDP超出真实GDP97万亿元!

  有人忘本了,不考虑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好,那我们再按非农业劳动者月薪5000元计算,看看在这种情况下GDP应该是多少。2010年城镇就业人员为32288万人,农民工为24223万人,也就是说,中国非农从业人员为56511万人,他们的工资总额为44万亿元。在假定农业劳动者收入为零的情况下,GDP应该为96万亿元,超出真实GDP52万亿元!

  有人甚至连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也不考虑,只考虑有城镇户口的人。好,我们再算一次。根据上面的分析,2010年城镇32288万就业人员的工资总额约为25万亿元,又根据《2010年统计公报》,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为6.2亿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城镇职工可支配收入总额为12万亿元,那多出的13万亿元从哪里来?

  罢了,通过以上4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说5000元月薪是工薪阶层的主流,那以此核算出的GDP会超出真实GDP几十万亿元!所以,“5000元收入左右的人占到了工薪阶层的主力部分”这种言论是无论如何也立不住脚的。

  笔者在《个税改革关键不在起征点》一文中指出,中国劳动者的人均年收入为23000元,考虑到10%的高收入者占总收入的一半,这样算来,普通劳动者的平均年收入为12856元,平均月收入仅为1071元,提高起征点受益的仅占总人口的3%,占就业人口的5%。

  现在应该明白了,那些歇斯底里地忽悠提高起征点的人,他们究竟是代表的是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

  媒体经常发布调查结果,如教育部称“67%的人赞成给44个汉字整形”,发改委称“七成民众赞成阶梯电价”,这次又是“近七成受访者支持个税起征点调至5000元”。很多调查结果都是“七成赞成”,这就不得不让人生疑:这个结果是怎么出来的?不难看出,如果在月薪高于5000元的人群中调查,也可能会得出“100%的受访者支持个税起征点调至5000元”的结果。如果到农田上去调查,到农民工的工棚里去调查,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起征点”是个啥玩意儿。这就是一些人惯用的伎俩,调查时专门在对自己有利的人群中取样,将结果强行按在13亿人的头上,伪造民意,“强奸”民意。如果要证明死亡率高,他们就会去太平间取样,得出一个98%的死亡率。

  保持沉默的大多数就这样“被民意”了。

  大多数为什么保持沉默?一是因为他们的利益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二是他们没有话语权,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载体;三是他们公民意识淡漠,不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个硬道理。

  一个公正、道德的社会,必须优先保障那些勤劳、本分的劳动者的利益,不能让沉默的大多数成为经济发展的陪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