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假货问题不解决 诚信不容侵犯


  2月28日淘宝网今日公布了《2010年淘宝消费者保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淘宝网去年全年共接受并处理消费者维权超216万起,消费者成功维权金额为1.69亿元,金额保障比率为89.14%.淘宝网同时宣布,2011年将继续投入2亿元作为消费者保障基金,并将与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动,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这也是第一次由国家九部委联手平台商共同打击网购假货,将促成数百万网络大小卖家们的优胜劣汰。此外,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司副司长杨洪丰说,从去年7月1日施行网上商品交易及相关服务的《网络商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来,目前工商总局在几个省份已经建立监管平台,工商总局基于“以网管网”原则的监管平台在今年年内有望全部完成。

  众所皆知,淘宝仍是网上销售假货比较集中的平台。日前,广州芳奈服饰公司起诉4000家淘宝网店售假,其中淘宝网第一家五皇冠店铺、有“淘宝第一大店”之称的柠檬绿茶也在起诉名单中。淘宝网发布2010年维权数据,2010年全年淘宝网共处理侵权商品1400万件,其中与6000余品牌商、权利人联手,直接删除的侵权商品就达571万件。淘宝网信息安全部总监倪良表示,淘宝已经建立从侵权商品信息的发现、取证、确认、删除、处罚的一整套维权体系和打击侵权假货的流程,并以规则的形式对平台商家的相关侵权行为的认定方法和处罚尺度予以明确。淘宝假货泛滥的报道又开始多了起来,网商的监控整治问题,再一次毫无新意浮出水面。

  2月21日阿里巴巴承认2009、2010年分别有1219名及1107名中国供应商涉及诈骗全球买家,分别占据当年金牌供应商会员的1.1%及0.8%.阿里巴巴CEO卫哲和COO李旭晖双双引咎辞职给互联网行业带来了一场危机公关的新闻,直至今天余波未止。除了公告所指涉及欺诈的“金牌供应商”会员(出口)认证外,近日“中国诚信通”会员认证也开始受到质疑。卫哲为“诚信”引咎辞职,是否真的可以为“欺诈”事件画下一个句点?同样地,以马云所谓的“价值观”为准绳,外界对阿里巴巴诚信的考量标准愈趋严格。电子商务再次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一个本来意在为平台提供诚信资质的业务为何成为欺诈存在的隐患?这或许是阿里巴巴诚信通需要解释的问题。中国电子商务还有没有诚信?网上售假为何屡禁不止?

  2010年3.15期间淘宝在央视投放了一个月的广告“你敢买,我就敢赔”,今年3.15临近,淘宝公司有大张旗鼓的开新闻发布会大肆炒作,为什么淘宝公司每年都只是在3.15期间才对打假这么富有激情?难道打假就是在3.15期间作秀给大众看的吗?必卖电子商务外包公司总裁、网络打假团的团长黄相如指出:淘宝的网络假货不出台有效措施遏制,“阿里危机”才刚开始。一旦所有的受侵权的品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讨伐淘宝假货的时候,就是淘宝灭亡的时刻,淘宝如果一直这么纵容和包庇售价卖家,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的话,总有一天,即使企业不联合,那些在淘宝买到假货的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也会团结起来一起向淘宝维权,而且相信这么一天不会久远,看淘宝还能笑多久!

  从淘宝官方的数据上看,2010年查处下架侵权商品达1400万件,2009年处罚打击的侵权商品337万余件。2010年查处的是2009年的4倍之多。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是不是告诉我们,淘宝上还有不计其数的假货?是不是2011年淘宝查处的侵权商品还要往上再翻几倍?为什么到现在才重视这个问题?难道淘宝公司乃至整个阿里集团就没办法彻底解决淘宝假货问题吗?还淘宝要让我们消费者等待到什么时候才能提供一个干净、绿色的购物环境?

  我们再次提醒我们的卖家,诚信是网购的基石,售假、欺骗消费者是最大的不诚信。消费者权益不容侵犯,卖家一旦触犯消费者权益,淘宝网千万不要对此心存侥幸,到那时候淘宝关门大吉不说,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打假团内部成员爆料,网络打假团正在秘密组织一个规模超万人的“消费者维权团”目的就是要联合所有曾经在淘宝网上买到过假货而多次找淘宝投诉未果、四处维权无门的消费者们,同时像淘宝公司讨个说法的,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还真不能合适消费者联合的这股力量。作为国内最大的网购零售平台,希望淘宝网真正做到不制假、不售假、不护假,并建立起一套严厉打击售假的监管机制,全力保障知识产权,打击网络欺诈和网络虚假信息,进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品牌企业利益,我们也不愿意看到“阿里危机”再次在淘宝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