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棋局中的经营智慧》介绍


         亲爱的朋友,感谢你翻开这本书,在阅读之前,我想简单的向你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特点,以及阅读后你可以从中收获到什么。从本书的名字就猜得出,这本企管书籍与历史有关,没错,我想以历史长河中一叶叶智慧之舟作为承载我管理与营销思想的载体,并与之融合,以带给大家全新、轻松、深刻的阅读体验与不一样的智慧感悟。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以史为师”,的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审视与学习历史的确可以让我们吸取很多成功的经验,避免重复错误,少走许多弯路。历史中很多经典的智慧光芒还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指引我们前行。

在管理领域,世界范围的学者与企业家们也都在不断研究与学习历史中的智慧,从中汲取营养与启迪思维,寻找在未来企业经营中可以借鉴的元素。美国哈佛商学院与欧洲很多知名商学院均开设专门的课程:研究亚洲、欧洲等拥有悠久历史与文明的国家的政治、军事及文化。他们翻译了《孙子兵法》、《春秋》、《史记》、《三国》、《道德经》、《论语》、《圣经》、《古兰经》、《希波战争史》、《荷马史诗》等世界经典历史、文化与军事典籍,以求从这些经典著作中发现那些可以古为今用的思想与方法。

如今,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与营销理念都是从一些历史、文化及军事思想中演进而来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唐·舒尔茨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奥斯卡·摩根斯特恩与冯·诺依曼创建的“赛局理论”等,其创意灵感与哲学层面的建立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历史中的事件与现象的启发。这些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总结、提炼成为我们今天从事营销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除以上提到的管理学大师与其经典理论外,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战略大师大前研一、管理学大师戴明、飞利浦·科特勒、卓越职业经理人杰克·韦尔奇等,都在不断研究中国、日本、印度、欧洲等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且从中领悟与受到启发,而后创建出了大量实用的创新经典管理、营销理论与方法。

中国的卓越企业家张瑞敏先生更认为:做人——看《道德经》,学老子;做事——看《论语》,学孔子;做战略——看《孙子兵法》,学孙子。持有张瑞敏先生这样观点的企业家、管理者不在少数,笔者更是从历史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太多的营销与管理智慧。

本书的表达形式是通过讲述一些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经典的文化、成功的军事战役、精妙的政治手段,以及一些散发着智慧光辉的伟人,在结合笔者多年实践总结得出的诸多具有前瞻性的实战营销与管理思想,汇集成了这本在当下及未来中国市场和企业中适用,具有创新、实战特点的营销、管理书籍。

之所以用历史的形式来表达具有前瞻性的营销、管理思想,除了这些历史事件与人物身上拥有的智慧可以为我们所吸收、借鉴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个精妙复杂的营销或管理理念读起来必然枯燥难懂,即使读懂,也很难在只言片语中深刻理解。因此,我引用一些历史中经典的军事战例、治国方略、伟人事迹等,使读者可以在轻松阅读历史故事的同时,无形中即能深刻理解我要表述的营销、管理理念,同时可以深刻记忆。也就是说,只要读懂了本书中的故事,也就学会了书中讲述的营销与管理方法,记住了故事,也就记住了这些思想与理念。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对于每天忙碌,没法静下心来研读相关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所采用的无疑是一种最容易阅读并理解的表达形式。

虽然这本书是以历史为表述载体,但是,承载的营销与管理概念却是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的。首先,本书讲述的诸多概念与方法均为笔者在管理与营销实践中总结后提出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创新性与实战应用价值。并且,本书中介绍的方法与概念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学与管理学原理的共性层面之上的,有道是“隔行不隔理”,因此,适用于市场中的各个行业和每个企业,且文中介绍的战略与战术可以直接复制使用。

单纯的理论概念阐述,会固定和局限住读者的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不仅仅是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获得我的营销、管理实战经验和思想总结,我更希望通过引用大量历史中的军事、政治、文化事件和广泛的商业案例,这种开放、轻松的表述形式,给读者开创更多的思考空间,启迪读者的思维。让大家看过本书后,不仅掌握了一些方法,一些概念,更是学会了一种思考方式与方法。

我相信,无数的实例也证明了:历史中的智慧光辉一定会照见明天企业经营的道路。现在让我们一同启程,探寻历史棋局中的玄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