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参政议政的长处和优势(原创)


女性参政议政的长处和优势(原创)

 

  

        今年两会正逢3.8妇女节,巾帼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积极履责,共商国是,非常活跃。关于女性参政议政能力与现状的文章巳经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将女性在参政议政中的长处和优势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此来记念三-八国际妇女节

 

          妇女参政水平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指标

  妇女参政议政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妇女生存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妇女参政议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着力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新形势下实现妇女应有的社会政治权利,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和基本途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不断优化政策环境,逐步扩大妇女干部的来源,加强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力度,为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提供源头活水,才能真正实现妇女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一.妇女参政已经赢得长足发展

  以第十届全国人大为例,有女代表604人,占代表总数的20.2%,其中女常委21人,占常委总数的13.2%,有三位女性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中各有一位女性,分别占总理总数和国务委员总数的20%。

  在地方,各级党和政府也十分关心妇女的政治权利,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还应特别加强妇女群众的工作,注意吸收妇女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50年代新中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参政高峰,“乡乡都有女乡长,县县都有女县长”的参政目标得到初步实现,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陈慕华、雷洁琼、彭佩云、何鲁丽、钱正瑛、顾秀莲、吴仪.刘延东等先后步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与此同时,在全国的500多个城市中,已经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关键岗位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全国,女干部已占到干部总数的30%以上,她们正朝气蓬勃地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领域施展才华,发挥作用。

  

    二.妇女参政依然是妇女发展的薄弱环节

  虽然经过60年的发展,妇女参政已经取得显着成就,但实际生活中妇女的参政权仍然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参政依然是妇女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据了解,大陆妇女参政议政的名次在世界上排第56位,与国力不甚匹配,亟待提升。女性参政议政空间的荒芜,跟权利亏空撇不清关系:“男主外,女性禁止干政”的固步自封观念仍在谬种流传;性别歧视,让女性权利伸张举步维艰等等。

  据中国妇女第二次社会地位调查,妇女参政的薄弱性主要表现为:

  一是妇女的参选率低于男性,妇女在地方一级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参选比例为73.4%,低于男性4.2个百分点。二是妇女的投票质量低于男性,女性尽量了解候选人情况认真投票的比率为73.9%,低于男性2.7个百分点,女性主要为了完成任务而投票的比例为26.1%,高出男性5.8个百分点。三是妇女政治关注度低于男性。 四是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低于男性,参加行业组织的人数中女性占36.6%,低于男性26.8个百分点。五是社会参与程度低于男性,在主动给社区单位提建议的人中,女性为31.3%,低于男性37.4个百分点。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科以上干部中主动给社区提建议的女性为17.5%,低于男性65个百分点。

  妇女参政的薄弱性还表现在数量少、正职少,最突出的是重要领导岗位上的女性比例偏低,并且呈下降趋势。在“十六大”中央委员中女性占2.5%,比上一届下降1.6个百分点。国家领导人、党的领导人、政府领导人和军队领导人中一把手都是男性。这种倾向在基层部门表现更为明显。我国女性参政明显的呈现出“条状”图象(指从基层到中央正职干部比例一概偏低)和“倒金字塔”的结构,即基层班子女干部与高层一样严重短缺,这决定了我国女干部队伍将长期青黄不接。

   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存在。据各国议会联盟在3月5日发表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2月的统计,女性议员在所有议员中所占比例为18.3%,这一数字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60%。2008年有54个国家的议会举行了选举。目前女性在议会中所占人数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有32个国家达到了联合国提倡的30%的比例,相当于全世界所有议会的15%。这些达标议会有40%在欧洲,三分之一在非洲,23%在拉丁美洲。数据显示,目前当选的每五名议员当中就有一名是女性;世界上264个国会议院中有31个由女性议长担纲。然而,旨在全世界范围促进议会民主的各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强调指出,尽管近些年女性参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很大进步,但与联合国积极推进的全球女性参政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截至2009年2月底,全球议员总数为4万4千644人,妇女为8千零94人,占总数的18.3%。其中,北欧国家女性议员比例最高,超过40%,接下来是美洲、欧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太平洋岛国。排在最后的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卢旺达排在所有国家之首,接下来是瑞典、古巴、芬兰,比例分别为47%、43%、和41% 。除沙特、卡塔尔和帕劳、密克罗尼西亚、瑙鲁等几个太平洋岛国女性议员比例为零之外,比例较低的几个国家还有埃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也门,比例分别为1.8%、0.9%和0.3%。因此,重新界定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有助于扩大妇女参政议政。

  在过去15年当中,亚洲在女性进入议会人数增长方面一直属于增长最慢的地区。目前,女性议员比例平均为17.8%.。2008年,通过引入保证妇女三分之一比例的配额制,尼泊尔女性议员比例达到了32.8%。伊朗在亚洲是女性议员比例最低的国家,仅为2.8%。中国在所有国家的排名中位列第52位,今年全国人大近3000名代表中,女性为600多人,占总人数的21%。尽管推进妇女参政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路途布满荆棘。但是并不能阻碍妇女参政潮流的涌进,因为民主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三.妇女参政议政的长处和优势

    女性参政议政是妇女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作为超越国界的一大热门话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就我国而言,建国五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四自”意识使更多的女性觉醒,大批优秀女干部相继走上了各级党政领导岗位。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女性领导干部有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女性具有不同于男性的许多优势。女性参政议政,就要把女性本身这些特有的优势带人政治活动中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主要表现在:

1.是女性情感细腻,性格滥和,热情,善解人意。这些特点,用于领导实践,就使她们容易体察到下属的各种心情和意见,能够体贴下属,关心他人。一般来说,她们的专制思想少,暴躁脾气少,比较泠静客观, 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她们策略上的灵活性和作风上的民主性都比较好。

2.是女性周到、细致、巧于运筹。这一优势在领导实践中表现为:女性领导分寸感强,审时度势把握微观的能力强,互相沟通的能力强,调节气氛、协调关系的能力强。出色的女性领导,具有一种凡事恰到好处的本领,能把待人接物的日常琐事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使许多大政方针决策出台时会更加周到严密,并有一种令人感觉通情达理的人情味.常常可以以柔克刚。

3.是女性具有较强的把握事物的能力。现代女性领导始终处于繁忙复杂的工作中,她们每天要处理许多事务、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等,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按部就班地深思冥想,决定她们必须及时完成各项任务。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强于女性,而女性直观把握事物的能力又强于男性。在丰富的日常实际工作中,女性领导者可以凭籍各种信息洞察到存在的问题,构思、形成发展战略、方向、规划等。

4.是女性身体通常比男子好,平均年龄都超过男性,而且具有柔韧性。自阶级社会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较男子低下,特别是在旧中国,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从而也相应地增大了忍受人生痛苦的忍受能力。如今尽管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历史的沿积所形成的性格特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立即改变,女性的现实处境与男子相比还是处于劣势,所以女性对于困难也就有了更多的思想准备。她们在灾难、痛苦和挫折面前能够顽强地生存,不屈不挠地奋起,这是女性独特的品质。

5.退一步讲,由于女性的上述特质,一般来说女性胆子小于男性.贪心没有男性大,因此,滥用权力搞腐败的比例相对较少,必然犯错误的机会也少,从而,减轻了社会成本和对他人的损害。 

   另外,女性在工作与家庭方面比男性承受更大的压力,要想在事业上成功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事业与生活是摆在女性领导者面前不可推卸的双重责任。一是社会责任,二是家庭责任,二者之间既存在着矛盾,又存在着相互联系,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事业和生活好比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因此,对于当代女性领导者来说,既要有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又不能企图摆脱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力求事业与生活的平衡与统一。

  

    四.推进妇女参政和政治文明进程的措施

  在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改革的深化,政府的权力呈弱化趋势,国家的法律权力得到加强。建设政治文明,提高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第一,要改变政治排斥妇女的程序。历史上,妇女受压迫始于其政治地位的丧失,妇女的解放也必然表现为政治权利的失而复得。妇女成为政治的主人,不能只表现在制度上,写在法律条文中,要在生活中得到落实。

  第二,要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受侵犯。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的机制尚不完善,诸法冲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如男女就业年限、退休待遇依然存在5—10年的差距。各地、各级政府在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文件中也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对妇女的年龄歧视。政府应组织力量,检索自己的政策条规,剔除男女不平等的内容,形成政策与法律相支撑的制度体系。

  第三,要尊重妇女的个人选择,创造条件满足妇女的发展需求。如果说权利的平等和不分性别是政治文明的底线,那幺权利的分性别对待和向弱势者倾斜则是政治文明的进步性所在。我们所说的尊重妇女权利有两重含义,一重是妇女群体的权力和利益,另一重是妇女个体的权力和利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妇女群体的权力和利益,现在我们则要强调妇女个体的权力和利益,这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体现。妇女是分界别、分职业、分阶层、分民族、分年龄、分文化、分信仰的,因此她们的需求必然是不一样的,承认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可以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这是一个目标。而法治的实质就是运用制度的优势和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与普遍性特征为民主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