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 周日
2月7日,秦腔演员在兰州金城关文化风情园为市民表演秦腔。
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昨天和今天的两个晚上,都在看网上的秦腔视频。
周五晚上,周至中学的部分校友聚会,有人提议唱一段秦腔,一个师兄唱起了《三滴血》中的“祖籍陕西韩城县”,自我陶醉,大家哈哈大笑。
我最喜欢的是《辕门斩子》,刘易平、刘茹慧、刘随社,一遍一遍地听,各有特色,真是享受。
刘随社,是我们周至人。周至出了好多秦腔名角。我小的时候,差一点报名去戏校。那时还能唱几段,记得有一次,从水库游泳回学校,我唱《周仁回府》中的一段。听见后面有人笑,一扭头,是个大人,他好像跟了我好长时间,不是嘲笑,是赞许。那时候,我也就十岁左右吧。
我还会唱“家住五台县城南五里”。昨天看视频,才知道这是旦角唱的,我是用男声唱。
我瞎唱,没有人指导,跟收音机里学,自娱自乐。
网上有张宁的一段视频,是《虎口缘》中的“未开言来珠泪落”,她的举止、神态,活活一个等待救援的小妹妹。
七十多岁的全巧民宝刀不老,上个世纪50年代末,她因这段唱腔而走红,当时不过二十出头。我觉得她现在唱得更好。
比较正宗的秦腔,我现在已经唱不出来了,一唱就“杀鸡”,唱了第一句,唱不了第二句,没声音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中午都播陕西地方戏,其中又以秦腔居多。一般14点节目播送完毕。14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有好几次听到收音机里说“这次节目播送完了”,我们大喊一声不好,赶紧往学校飞跑,一边跑,一边听到上课的铃声。
我爷爷老说“高台教化人”,他所说的高台也就是戏台。传统的戏曲都是叫人学好,结局大都一样,老实人虽然一时受到挫折、磨难,但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做坏事的终究要受到惩处。我从小跟着爷爷看戏,这样的思想,很早就植入我的心底。
我希望社会真的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