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第二代iPad的发布牵动着全球数码爱好者的心,而从第一代iPad发布一路走来,即便一开始再怎样不看好iPad,认为它“只是个大号iPod
touch”的用户,到现在也不得不佩服于苹果的实现能力。和iPhone等产品一样,苹果再一次凭借一款产品改变了世界,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格局被iPad重写,iPad不仅被看作是平板电脑产品设计的最佳模板,它的品牌效应更是没有第二家厂商能够望其项背。
当然,一年当中也有不少的产品打着“iPad杀手”的噱头上市,但都丝毫无法动摇iPad在行业与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iPad无法被超越,为什么在众多终端厂商和Google一起强势推动Android系统的形势下,采用苹果iOS系统的iPad帝国看起来仍然是那么的坚固,就让我们抛开“上市80天销量300万部”这类的数据,来看看藏在表面之下的本质。
其实在全世界都在猜测iPad2的硬件配置之时,我们也注意到iOS4.3、FaceTime这些软件上的变化,而正是这些软件应用促成了一个完整苹果产业链,就是这个看似封闭的产业链造就了iPad的一骑绝尘。
·不只是硬件,iPad究竟“强”在何处
首先,至少在去年整个平板行业当中,iPad的硬件配置无疑是顶级水准,9.7英寸的IPS显示屏提供多点触控操作,1GHz主频的苹果A4处理器加上PowerVR
SGX535显示芯片,尤其在大量数据处理、大型游戏的运行上能够保证足够的流畅性,就算后来通过升级系统让iPad从单线程变为多任务处理,机器的运行体验也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如果一定要说配置上的差距,三星Galaxy
Tab采用的是SGX540芯片,在视频解码方面比iPad所用的GPU芯片要更强一点——不过这显然并不重要,也不是问题的关键,硬件的强大只是表象,只要终端厂商肯花钱,它们就能够像苹果那样,找LG采购IPS显示屏、找三星代工处理芯片,再请一流的流水线把它们组装起来。就像今年我们在CES和MWC两大展会上看到的那些平板新品,双核处理器俨然成为了“标配”,大家都把显示屏做到了10英寸上下,运行内存也普遍超过了iPad第一代的256MB……随着技术的发展、制作工艺的提升再加上各家厂商对这一行业的日益重视,要在硬件上脱颖而出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已经是越来越困难的事。
而iPad的强大,并不因为它的硬件配置有多么的别出心裁,而在于它确实为用户带来了最好的体验,它让用户以简单直观的操作,就能够实现强大的应用,处理文档、浏览网页、玩各种互动游戏都不在话下,它还与最成熟和最有影响力的网上资源平台iTunes(包含App
Store)对接,让用户自由选择各种优秀的App程序来进一步扩展应用。这样的应用有怎样的体验,就成为在硬件同质化的市场上,用户对产品进行选择的关键。
绝不是意外,iPad构架“恐怖”产业链
要说iPad在应用方面胜过Android阵营以及其它平板产品,硬件配置只是基础(保证操作流畅和功能的运行),iOS系统属于介质和平台(用户在iOS系统上实现这些操作),而在背后支撑这一切的,则是苹果所构建的完整产业链——要有良好的应用体验,产品势必需要满足用户对功能的需要,iPad“裸机”只自带了十来个功能,其中还包括“设置”这种选项,用户需要靠大量下载App程序来进行应用扩展,这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不断地拓宽着软件市场,让软件供应商、开发者们拥有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让App销售这样的流程完善地运转起来。
除了软件,游戏与多媒体内容也是iTunes上很有代表性的资源类型,在iPad诞生之后,苹果提升了这些资源的品质,从原来简单的音乐购买到现在可以有大量高品质视频的选择,为iPad开发游戏更成为2010年众多游戏公司的发展良机。看看iTunes商店里面的排行榜,免费的资源赚够了人气,付费的资源则赚够了钱,这些钱不仅让苹果持续获益,更让合作方有一百个理由继续与苹果合作,可以说,只有苹果才真正让这类软件的开发产生了价值和实际收益,这样的收益足够让无数公司与团队运行起来。
如果要单独提出iPad上一个独特的有代表性的资源内容,那当然非电子书莫属,iPad的出现一定程度改变了阅读与媒体的传播方式。虽然在iPad发布之前,Kindle这类的专业电子阅读器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流行,但一方面Kindle所采用的E-ink电子墨水技术显示屏无法显示彩色内容,这与现在这个“读图时代”颇有些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亚马逊并没有打动足够多的媒体来参与到这一“新媒体”潮流当中,在销售平台和设备支持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局限性。
反倒是iPad的出现,让大量行业中的老牌或领军媒体纷纷表示出热情,都希望占领这样一个新领地,并且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App。现在在iPad上进行阅读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这些iPad版报刊杂志多数免费,但媒体显然也愿意让iPad的用户免费接受到它们的信息——对于品牌来说,iPad的用户那可算是高端人群,是最有价值的客户和受众群体。而杂志要创收,掌握着这些高端客户,卖起广告来显然也有了更多的底气——看起来,iPad现在真是比电子阅读器还要电子阅读器。
除了软件和资源,还有外设与硬件。从iPod开始苹果就不断鼓励第三方厂商为苹果产品打造配件,这样的方式延续至今,以至于我们在搜索“平板电脑配件”时,出现的全是“Made
for iPad”产品,当然这已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事。
总而言之,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在目前的平板领域,只有苹果“打通”了所有的关系,围绕在iPad产品周围的,有全球顶级的影音发行商和媒体出版商在销售内容,有大量配件厂商在卖着各种iPad配件,还有无数的软件公司、团队和开发者靠着App
Store获益,而所有这些加起来,实际上也让iPad的用户得到了实惠、方便以及更大的可玩性。这显然不是某些观点说的“这些成功是苹果iPad的意外收获”,而至少是从十年前(2001年)第一款iPod诞生开始,苹果与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就想要搭建的最完美的产业链与“媒体帝国”。
开放还是封闭,市场说了算
iPad所要面对的最大对手不是某一家厂商,而是整个采用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产品与厂商阵营。在Android系统阵营的自我宣传当中,“开放性”是说得最多第一个词,尤其在2010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言必称“开放”,似乎只要“开放”,产品就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对的,苹果的产品就被认为是“封闭”的,用户只能接受同一种界面和同样的操作方式,顶多动动图标换换背景,看起来,这似乎抹杀了用户的个性,让用户“少了很多个性化的选择”。
不过,本质上看,开放还是封闭主要是因为参考系的不同,它们本就是相对的概念,而在行业发展当中,“开放”的产品不见得有更好的回报,但“封闭”的iPad已经是大卖特卖。具体来说,“开放”让Android系统的平板产品有了各式各样的屏幕尺寸(5英寸、7英寸、9.7英寸、10.1英寸等),这意味着开发者必须要考虑到扩展软件在各种屏幕上的显示效果;处理器等内部硬件配置各不相同,这会让同样的应用在不同的产品上使用时,流畅度等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连系统提供方Google也感到了困惑,HTC等品牌仍然主推自己的Sense界面,这多少影响了系统的升级,这在智能手机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
简单的说,Android系统的开放,确实让很多终端厂商都可以轻松跟进,共同来扩大Android系统阵营,让占有率迅速提升,但它也带来了麻烦,一方面是产品的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给消费者的选购带来了困惑;另一方面在Android电子市场方面,虽然Google声称自己的电子市场已经有了20万以上的扩展程序,正在“逐渐缩小与苹果App
Store的距离”,但因为前面提到的兼容性问题,要在Android电子市场上找出精品实在困难,甚至还有“吸费程序”的负面消息存在,这是不加限制、过度开发的结果。
各种的“不兼容”,让Android阵营虽然看似规模庞大,但相比苹果还很难形成稳定的资源销售平台,内容商和应用开发商更多地在观望(苹果在内容和资源方面拥有大量的合作伙伴,谁说这不是“开放”的一种呢),想要像苹果那样打造出一整套的生态链,Android阵营的路才刚刚开始。
生态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苹果构建的这一生态系统的恐怖之处,在于苹果完全可以不在乎终端产品(也就是iPad)的成本价格,它甚至可以给出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而在资源方面得到长期的收益和回报,这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在手机领域,类似定制机的做法比比皆是,让用户主要消费话费,手机则低价或者免费提供就好,这是与运营商在资费方面的合作,苹果iTunes和App
Store的盈利能力已经如此可观,再有无法撼动的生态系统的加持,如果它愿意,它根本不需要再从普通消费者手中去赚取那一点终端设备钱。
Android阵营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基本上,因为缺乏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Android阵营下的所有厂商目前都只能靠销售平板电脑产品本身来获利,如果苹果铁了心要打价格战,这些厂商在价格上将毫无招架能力。而就算苹果不这么干,从利润空间的角度来说,纯粹的产品销售现在的利润也是越来越薄,相比之下,销售内容、扩展程序、游戏这些不仅利润比例更可观,这更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消费,这是每家厂商都乐意看到的。
正因为看到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Google等Android系统的核心厂商已经在开始想办法调整,比如Google近期就在电子市场的营销模式方面进行着完善,希望能吸引各方合作的加入。而在表面情况之下,是Google开始收回一些控制权,比如目前我们看到,采用3.0版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都采用了统一的原生操作界面,这些平板的硬件配置都被统一或保证在某一个水平之上,这都保证了电子市场所提供内容资源的兼容性,并最终希望能稳定出一个开发标准,让更“大型”的合作方可以像携手苹果那样,轻松携手Google与Android阵营。
结束语:现在要回答开篇时我们提出的“iPad为什么不能被超越”的问题,答案似乎已经非常清楚:iPad构建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链,它的优势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优势。其它阵营想要撬动苹果这一庞大的帝国,不是绝无可能,只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持续的努力——在iPad
2来临之际,透过表面看看这些本质,应该能对我们更深刻去了解和认识这一行业起到帮助。
博客:http://blo
手机教程全合辑:http://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