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有一些热点问题,今年的热点会是什么?不少地方媒体都对此做了民意调查。翻看各地的民意调查,查阅各地两会的情况,一方面让人感到振奋,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担心。至少7个以上的省份都提出了要在“十二五规划”期间GDP翻一番,其余的省份和大部分的地市“十二五”的增长目标都设定在年均增长12%以上,可以看出各个地方发展的勃勃雄心。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率先走出低谷。2010年,中国经济正式荣登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宝座,全年的GDP总量接近40万亿元,中国的经济成就让世人刮目相看。然而在经济较快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房价疯涨,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成效不大,反而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出现普遍大幅上涨的趋势;房价上涨的同时,其他商品的价格也呈上升趋势,去年CPI上涨3.3%,今年元月份同比上涨4.9%;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增大,收入增长赶不上GDP增长;就业问题也比较突出;仍然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所有这些问题集中来看实际都是民生问题。
诚然,要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发展,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然而回过头来看看,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也是不平衡发展的结果。这种发展加剧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然而若在地方政府“吃饭财政”的情况下,仍然按照原有的发展方式进行下去,势必会扭曲经济,加剧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土地,过去是一线城市土地价格疯涨,后来蔓延到二线城市。去年年底以来,许多三线城市房价也在大幅上涨。一个三线城市,去年的房价三千多,最高四千多,现在最高的已经达到七八千元,甚至超过万元。
不少省市的两会中都提出了GDP总量要在未来五年中翻一番的目标。按照这种发展,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至少应该在14.8%以上。而大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又都是依靠卖地的“土地财政”,有些建设项目,完全是从城市形象和政绩的角度出发,听起来都是豪言壮语,实际上都是空洞的口号。譬如说,我们看到很多城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加快发展、强化发展意识,把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我们不反对发展,但过分强调发展的背后,势必会忽视民生。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生,民生与发展应该和谐同步,否则发展将失去根本的意义。
两会前温总理在同网民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关注民生,把民生作为重点,而一些地方的领导、地方政府的目标和想法与此并不一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里的地方长官仍然坚守传统的思维模式。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在全国蔓延,单纯地将“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而不能把发展的成果更多地用于民生,很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说今年全国的两会仍然有很多热点,但最大的热点以及最应该关注的热点则是民生。不是看你修了多少路,也不是看你建了多少个新区,更不是看你盖了多少栋高楼……关键是要看你解决了多少民众的实际问题,能不能把房价降下来,能不能把物价控制住,能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把民生作为重中之重,让百姓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才是最大的政绩工程。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未来,是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也是最大的发展。
民生工程才是最大的政绩工程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