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以成“害”?当年作为拨乱反正伟大成就万民颂扬的应试教育,现如今怎么就异化成为既无公平也没效率的“民生”难题?成了令千百万家长、学生和老师身陷其中深受其害而又万般无奈恶性循环的“黑暗陷阱”?——这确实是一个在微观层面就事论事怎么都说不清楚而在宏观界域又千头万绪一团乱麻难分难解的宏大论题,也是年年初春两会政协人大代表都普遍关注但岁岁秋末依然如故没有破解迹象的尴尬话题;但是,作为一个常年关注人本民生问题的学人,虽说知道“说也说不清,说了也白说”,但还是觉得有“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的必要和理由。于是,借着完成新浪编辑布置的作业,草拟此文。
说千道万、归根结底,当今教育危机根子还是在“应试“二字上,即教育背离多元化“育人”的最根本宗旨而异化为单一“选才”的恶性竞争机制,现实生活中人们遭遇的林林总总教育荒唐事,诸如:入园难、上学贵,孩子抑郁症、父母成祸害,官大学问大、钱多学历高,考试作弊成风、假文凭满天飞,大学生争相跳楼、大教授比赛抄袭,老辈人要学为人师、后生觉得无聊扯淡,法大学生砍死老师为民除害、医学博士治死教授难追罪责,劳民伤财辛辛苦苦上完学、临近毕业两眼茫然自叹息,背着一摞证书文凭找不到工作、老爸是“李刚”没毕业都可为官发饷,“创新”陈词变成滥调、“实事”真相近乎绝迹……,说来说去,都根源于这样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是官本位、大一统、一刀切、标准化、单调性、纵向金字塔层层向上、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学历应试教育,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多元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大众化、信息网络化、生存数字化、世界扁平化的时代大趋势大背景大环境,二者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彼此冲突、激烈碰撞,结果就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水深火热”民生困境。
首先,这个基本矛盾的最大死结,扭结在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视界,时至今日高层从意识深处还是将教育看作是一种“思想宣传工具”,因此“千开放万开放教育不能开放,千改革万改革教育不能改革”成为强大而不可逆转的思维定势,也几乎成为一个毋庸置疑、具有雷池不可逾越性质的“共识定论”,这东西就像王蒙先生所说的“坚硬的稀粥”,一直牢固地粘连着、惯性地控制着“人民群众”的大脑细胞和肢体行为。在下以为,这才是很多大人小士个个心知肚明但就是不便公开直白说破的“谜底”,也是多少年来应试教育虽然日陷危机几成众矢之但时至今日未有实质性突破改观的最深层原因,也是应试教育改革、人本科学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最大障碍。我就奇了怪了:在总理与网友聊天都成为行政工作习惯的今天,从散发传单搞革命年代沿袭下来的教育意识形态控制套路,为什么就不能“与时俱进”地改变一下呢?
其次,最直接而强势的阻力,当然是来自于直接举办管制着教育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由于直接利益连带关系以及其本身拥有的“特权”地位,他们成为官本位、大一统、金字塔式“计划经济最后堡垒”最坚强最坚决最坚定的维护者、固守者。由于他们的威权固守和权利寻租,从幼儿园开始就造成日益严重的“供给短缺性失衡”,至于后来上大学时形成“你死我活”的高考激烈竞争恢宏场面,那就更不用说了。近年来“上学难、上学贵”的民生问题是怎么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入园难、入园贵”民生新问题的?看看下列数据(其他地区情况类似)傻瓜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截至2009年底,北京合法注册的幼儿园共1253所,其中公办性质的幼儿园844所,约占67%;这些合法注册的幼儿园,可以提供0~6岁24.7万个学位,而近三年来,北京共出生幼儿46万人,缺额的比例近半;另据北京市政协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没有在任何部门登记注册的“黑户”幼儿园,多达1299家,跟合法资质的幼儿园数量相当,如果全部取缔“黑园”,就会有大量的适龄儿童就无园可上。对此,有关部门却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将此原因解读为民营化的恶果,声言要通过加强执法管理、幼儿园公办化来解决民生难题,可悲的是广大民众还将之当做“英明决策”满怀无限期盼地在眼巴巴等待着、等带着……多少年来,这样无限荒唐的民生施政套路,按照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方法论,一级级拾阶而上直至教育金字塔顶端,最后酿成多少教育监管悲剧,广大民众有目共睹,但教育主管部门在自我高颂“伟大成就”时就是采取鸵鸟态度,要么颠倒黑白要么睁着眼睛说瞎话,为自己倒行逆施的政策找借口。
接着,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理直气壮”地固守堡垒不动摇呢?除了他们在“法统”或“政统”层面具有高高在上、不可撼动的威权而外,一个很重要原因还在于,还有无数“教育士人”在“道统”层面为他们提供所谓“科学理论依据”。这些士人或者想当然或者装模作样或者是别有用心地论证说:教育是公共品,具有其他非教育所没有的“特殊性”,因此必须由政府直接来办来管。说这样的论证是“想当然”,因为它属于“没过脑”的瞎话,违背最基本的学理常识:公共品与非公共品在学理逻辑上主要是按照消费有无排他性、外部性影响大小等来划分的(当然还有其他标志,这里无法详论),而不是按工农商学兵等行业差异来区别的,教育消费并非天然不能排他,也不是所有教育都有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显著外部性,凭什么想当然地说它是公共品、属于公共领域?与其他行业比较,教育怎么就“特殊”到必须直接由政府官员来办来管的地步?是因为其“教书育人”与人有关?那么我问你:各行各业哪个不是与人有关的,与人有关就要政府来办?那馒头店做生意与人有没有关系吗?我往里面放点不该放的东西还会吃死人呢?按此逻辑馒头店也要由政府公办经营了(你还别说,在今天看来很滑稽可笑的事情,30年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华大地铺天盖地都是国营馒头店)?因此我判断,向官方提供如此那般违反常识、逻辑紊乱“科学理论依据”的教育士人,不是没有在万恶的旧体制下饿过肚子,就是因为与现行教育体制及行政当局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连带关系,为了个人蝇头小利而不惜丢掉自身维护“道统”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不负责任、别有用心地“装傻”,除此之外,那只有用“迂腐”“酸臭”或“真傻”来形容他们了——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很小,再说了这样来看同类,既不厚道也有违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再次,不言而喻,由官学商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以及由此形成的应试教育产业链,是造成“因教育而贫穷”民生难题的罪魁祸首。近些年来,“考试经济”越来越热,最后演变为某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其实是一个包括官人、商人、学人等很庞杂的大型社会群体)围绕“考试”体制所设置的租金而进行的一种机会主义牟利活动。由于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许多“头脑灵活”的商人早就看准并进入到获利机会多多、产业规模巨大的“教育市场”。那些非法的赤裸裸的假文凭市场交易(其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交易品种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场面也越来越公开火暴之势)暂且不说,一些获得暴利的行当几乎全都是“合法寄生”在现行应考教育制度规则上的,从小考、中考、高考到各种级考、自学考、职业资格考和专业职称考等等,凡是从教育主管部门“租”得与考试有关举办权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图书出版机构,凡是与大规模教育考试事务有“近水楼台”关联的人群,即可以“坐享其成”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可观的经济收益不是吃的是考试这碗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假如立马将科举式高考废除,很可能因为这些机构倒闭、商人破产和“吃考试饭”者大量失业,从而引发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最后,我不能不说说我们这些深受其害、陷于水深火热陷阱的芸芸众生,我们千百万生活打斗在应试教育一线的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了。在下老是梦想:我们这些被应试教育狂潮席卷而走身不由己的沙子、石块、树枝、扁舟、小帆船……能否找个机会躲避到一个小沙滩、小泥窝、小港湾停下来稍息片刻,吸吮点两岸大自然的生命气息,看看“这边独好”的美丽风景,思考一下如此顺水而下的最后结局,调整一下未来自己应该有所不同的行走方向……从梦中醒来,建议你用理性的大脑做如下一些反向思考:
——当你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拼命地找“优质园”乃至拍着肚子做胎教的时候,你要知道人生如果是“竞赛”也是一种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赛跑,更何况将人生完全看作是与他人竞技竞赛的角斗场,这本身说得难听点就是一种“人生观扭曲”甚至“心术不正”的表现,如此这般教育孩子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肯定也是扭曲的,是会严重地延误后代可持续发展的!
——当你看到人家孩子上奥数等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害怕自家孩子考试分数排名靠后,将来上不了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重点……的时候,你要深刻反思一下:难道这样一路走下来的就是“幸福之路”、“成功之路”?这样一套机制、一套思路、一套做法,是不是反自然、反人类、反人性、反动透顶的?是不是想最终将人往死里整、将国家往衰里搞、将人类弄灭绝、将世界往末日引呀?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让孩子一根筋、一股脑、一抹黑地活在这个五彩缤纷、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上,这本身就是不是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啊?如果这样,还不如让孩子死去算了、让人类世界灭绝算了!
——当你眼热人家孩子上北大清华的时候,你要看看你的孩子是什么状况,如果是特别适应当下应试教育环境、特会玩考试游戏的哪一类,哪你不妨在孩子情愿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去玩一把,但是要告诉孩子:万一进不到北大清华园也千万不要去自杀!万一有幸进入北大清华园也不要以为就此“人生成功”了,要知道北大清华园内与全国其他高校其实没有什么两样,照样隔三差五有跳楼自杀的,孩子啊!你千万不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当你害怕自己孩子被同学家长利用职权“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些有“能量”的家长通过各种合法非法的途径将孩子“移民”到其他地区乃至海外然后堂而皇之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当你看到身边与你同样的人就是由于人家有完全不一样的人脉关系、钱途财路或官方背景而轻而易举拿到博士头衔的时候,当你那些有权有钱有势的人“权、钱、色”一个都不少赢者通吃的时候,你教你:一来不要愤愤不平,因为这是官本位、大一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必然产物和正常世态;二来要心平气和,因为经济学常识告诉你,“赢者通吃”是不可能事件,他所拥有的什么都可以无限,但他的生命和时间肯定是有限的,他楞要贪得无厌什么都“吃”最后只有“吃死”一个结局!
——当你被当官的欺负欺压悲愤至极教育孩子说:“孩子,如果你长大想不被人欺负,就去当官!”但一定要态度明朗毫不暧昧地再补充一句:“但你当官后可不能再去欺负老百姓哦!”否则,你的孩子很可能在扭曲的状态下不顾一切层层应试的最终目的,就是去争“考公务员”,然后如愿以偿走进官场,但老以“复仇”的扭曲心态去欺压百姓,一点正当的公务不干专去以权谋私搞腐败,结果很可能上演的是一处“成功而惨烈”的人生悲剧!
——当你不是“李刚”的时候,你也不要唉声叹气,要知道:在我们这个不知规则为何物、只有人情关系概念的文明国度里,当我们面对孩子成长、成才、成功和成事(就是为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人”)的时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李刚”,不是“李刚”也是“李刚”,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都是“李刚”,口口声声“为了孩子”,并且在“无比自豪伟大”的自慰心态下,什么下作的事情都能毫不知羞耻地干得出来!你在骂人家孩子凭借老爸是“李刚”为非作歹的时候,你扪心自问一下:我自己是不是也在利用自己的关系、权利和金钱或多或少地纵容鼓励默许孩子做过破坏规则、弄虚作假的事情?
……
总之,我以为:缺乏对公民素养、自强自立意识、独立健全人格、平和友善心理等各方面素养修炼的国民应试教育,应该为当今社会人伦秩序失范、人际生态恶化、创新能力低下承担首要责任。我希望可怜可恨也有些可恨可耻的中国家长老师们要记住:孩子远不是实现你“神圣光鲜”成功目标、可以任意塑造的一种“工具”,而是有独立人格、追求自己精神自主自由自在的“社会主体”;外在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与内在价值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和“幸福快乐”之间,其关系是错综复杂远不是直线相关的;在拔地造就冠冕堂皇的高楼大厦之同时,我们也许毁灭了大片茂盛森林中美丽的参天大树(借用他人语);中国经济快速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幻觉”或“虚假繁荣”,与我们惨无人道的应试教育即使有关系也主要是一种负相关关系;真正好的教育机制,主要不是让孩子接受所谓独一无二的优质教育以帮助他们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竞技场上伤痕累累地获得金牌,并由此拉动虚假繁荣或经济增长,而是能够让孩子在更加和谐的民主社会环境中健康全面地成长,同时也为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带来文明进步;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不是将人脑训练成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的机器,而是让孩子通过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更多地注重批判性思维、独立自由思考和创新性修炼;应对地位竞争,协调群体行为,理解社会规范,把握自我与群体之间的区别,凡此种种社会考验,对认知能力的要求是哪所大学任何一节高强度课程能够胜任的……好了,还有很多的知心话儿要对你说,没完没了,就此打住吧!
现在确实是将“该死的应试教育”送进历史垃圾堆的时候了!借着两会时节的旭日春风,学着当年革命烈士英勇就义前的样子,用最后一口气高声呼喊:打倒应试教育!打倒万恶的应试教育!人民教育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