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家长监护工程有实效吗?


                   网游家长监护工程有实效吗?

 

今天看到《城市快报》的一篇跟踪报道,题为“网游家长监护工程实施 家长:手续很多很头疼”。尽管我早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但阅后心情仍然难以平静——每天都会接到因为孩子网瘾而求助的电话,频繁面对颓废变态的网瘾青少年。当我听见家长们声泪俱下的痛苦倾诉,看见孩子们失落的眼神和狂躁的举止,我能平静吗?

这些年来,由于不良网络游戏的恶性泛滥,网瘾青少年从数百万成倍翻增到两千多万,导致因为玩这些游戏成瘾而逃课、退学、堕落、犯罪的孩子和大学生越来越多,对社会的和谐构建造成普遍而严重的危害。随着举国上下的各种媒体、家长、老师等,以及每年两会对网游、网瘾、网吧问题的披露、批评、谴责与声讨,继防沉迷系统、实名制等相继出台后,最近又来了个“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基本上就是把因不良网游和网吧乱象所造成的问题,推诿给焦虑不堪且哭诉无门的可怜家长。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主要是为顾全游戏厂商和网吧老板们的利益的,而不是真正以解决网瘾危害为出发点,并非实心实意为亿万青少年及其家长们着想的。正因为此,大量事实一再证明,这些方法实施以来,网瘾现象根本得不到遏止,反而逐步向低龄的少儿和成年的大学生等两方面不断恶化,很多成人也深受其害,出现种种上网成瘾的怪象,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上升及不少家庭和婚姻的破裂,造成更多的绝望父母与社会问题。

    不难理解,当一条河流被污染后,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把上游的污染源尽快地清除掉,而不能只是在下游东一下、西一下地清污。对于网瘾这个社会毒瘤的割除,其关键在于网络游戏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审核机制,制定对人民负责的游戏审批标准,实事求是地研究游戏的内容是否健康,弄清楚为什么一些游戏会使人上网成瘾,如何给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相应的健康游戏产品,怎样确保网络游戏能够寓教于乐,而不是诱惑人沉迷其中而成瘾等。

    网瘾问题早就明白而严峻地摆在世人面前,广大媒体已经做了连续多年的报道,这是一个回避不了、也不容回避的社会难题。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在“以人为本”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进一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确有实效的针对性方针政策,矫正网络文化、特别是网络游戏的发展方向,引导亿万网民走进高科技的信息时代。

 

     网游家长监护工程实施 家长:手续很多很头疼
              2011-03-27  来源:城市快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本报报道的《为玩网游儿子要和我动手》一文中,一位母亲向记者讲述了为儿子戒网瘾的经历。

  3月1日,由文化部等八大部委联手推进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全面实施,规定家长一旦发现未成年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便可向网游运营商实名申请限制其玩游戏的时间,甚至叫停其游戏账号。这项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家长的热捧。然而实施近一个月以来,这样一项有益的工程却很少有家长申请,因为他们都在繁琐的申请手续面前犯了难。

  昨日市民王先生反映,申请限制孩子游戏时间时不仅需要到网游企业专门的网页下载相关表格,还要填写游戏角色信息等,手续非常繁琐。“我们中年人尤其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对上网并不在行,而且网游这么多,也不知道孩子玩的游戏属于哪个公司。挺好的一项政策,操作起来却有很大难度,真希望程序能够简化些。”

  市民王先生表示,正在上高一的儿子近来经常上网打游戏到深夜两三点,白天上课没精神,家长和老师怎么教导也不听。在听说“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后,王先生决定利用这种方法“封杀”儿子的账户。“我们中年人对上网并不在行,好不容易找到申请网站,上面又让下载什么表格,咱根本就不懂。”王先生说,儿子同时玩好几款网游,想要监督账户,只能先了解该游戏属于哪个公司,这也让他很头疼。“不明真相”的王先生最后只得放弃。

  “挺好的一项政策,怎么申请起来这么麻烦,家长怎么操作呢?”面对王先生的疑问,昨天记者也体验了腾讯、盛大游戏、网易等几家大型网站的“监护工程”页面,在打开下载的申请表格后看到,除了必要的身份信息外,需填写网游通行证、角色信息、游戏名称等内容,若家长对网游一窍不通,确实有点困难。

  同时,申请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魔兽世界》客服人员说,申请监护工程,需要未成年人和父母之间的信息完全一致。“如果未成年人注册时使用的是他人而非自己或父母的身份证,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将不能成立,监护请求审核时就比较麻烦了。”

  腾讯游戏客服专线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监护工程”已推行近一个月,目前申请的家长数量很少。王先生建议,“能不能针对我们不懂网游的家长,把申请手续简单化一些?让这个工程能够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