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不是湘军东征的奠基人?


湘军东征的奠基人胡林翼

 

胡林翼自就任湖北巡抚以来,眼睛一直望着东方。巩固湖北,攻略安徽,最终平定东吴,是他执著追求的目标。咸丰九年,胡林翼制订了一个计划,打算劝说曾国藩一起东征,合谋安徽。八月十一日,曾国藩来到黄州,胡林翼将他留在行营,纵谈八个日夜。胡林翼拿出自己绘制的几十幅地图,讲解形势,与曾国藩达成了一致意见,又怂恿官文邀请曾国藩合作。胡林翼做好了朋友之间的工作,将联合作战的计划奏报朝廷,获得了批准。

  不久,胡林翼亲往巴河视察部队。曾国藩来到胡林翼的大营,规划大计,商定分四路征战安徽:第一路,曾国藩沿宿松、石牌一线进兵,攻取安庆;第二路,多隆阿、鲍超沿太湖、潜山一线进兵,攻取桐城;第三路,胡林翼沿英山、霍山进兵,攻取舒城;第四路,李续宜从松子关出兵商城、固始,攻取庐州。

  胡林翼与曾国藩敲定十月进兵,湘军大举进攻太湖。胡林翼节节向东推进,于十一月移驻安徽边界,曾国藩则推进到宿松。几路大军东征,没有一位前线司令官统一指挥,是兵家大忌。胡林翼想来想去,诸将之中,唯独多隆阿机智过人,又是朝廷任命的前敌总指挥,胡林翼认为还是正式任命他指挥全部东征军为好。

这段时间,胡林翼与曾国藩在人事和战术上发生了矛盾。曾国藩极力反对让多隆阿统一指挥东征各部,担心他不孚众望,会导致部队的涣散。对于胡林翼在天堂驻军,他也极力反对,说天堂一军孤悬山内,十分危险,应该转移。胡林翼与曾国藩每天通信一次,彼此申诉自己的意见,始终无法说服对方。胡林翼急得日夜在营帐内外踱步,叹息不已。一天夜晚,他独坐沉思,忽然起身说道:“军事一定要统一指挥权,如今也只好让我们湖南人委屈一下,把指挥权交给满人了。天堂驻军不可撤,此地直指潜山与太湖之背,掐住了两地的脖子,有了这个地利,一定能打败敌军!”

胡林翼不再照顾曾国藩的想法,直接上疏,奏请将自己的部队全部交给多隆阿指挥。李续宜人未到营,胡林翼也把他的名字划归多隆阿的指挥序列。鲍超等部得知信息,大为吃惊。曾国藩看到通报,许久忧疑不安。

胡林翼的当机立断,使东征军迅速恢复了攻势,但他的决断能否导致良好的后果,大家心里都没底,只能赌这一把。多隆阿的表现让胡林翼操心了许多天,直到十二月二十九日,胡林翼才发现,他这个宝押对了。胡林翼和曾国藩主动救援的举动感动了多隆阿,使他明白了作为一名统帅应该怎么做。这一天,他亲自领兵为鲍超护卫运道。除夕日的黄昏,他又将自己的部队派驻鲍超的左侧,令霆军的苏文彪部出来休整。胡林翼也拨三营兵力前往协助,又担心曾国藩兵力不够,令其弟曾贞幹转移到宿松扎营。岁暮严寒,东征各部征战不息,团结一致,勇气百倍。

咸丰十年三月,李续宜来到军营。曾国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提出分三路收复安庆:第一路,曾国荃进驻集贤关;第二路,多隆阿进驻桐城;第三路,李续宜为援兵,协助以上两路。对于曾国藩的这个提议,胡林翼迟疑未决。恰好左宗棠来到英山探望胡林翼,曾国藩将他们迎到宿松商讨这个方案,三人达成一致的意见。胡林翼将左宗棠纳入带兵东征的行列。

当时朝野都已看出,皇帝已经拿定主意全力依靠湘军,大家都在期待朝廷任命一位湘军大帅总管东南全局。许多人认为,此人非胡林翼莫属,因为皇帝对曾国藩似乎颇有不利的成见。李鸿章四月二十九日在给胡林翼的信中称他为“开创圣手”,劝他不要过于自谦,要勇于出任两江总督,让曾国藩就任军事大帅,如此可以相得益彰。李鸿章没有想到,咸丰皇帝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度,他的信写就不过两天,曾国藩就得到了代理两江总督的任命,得到了统一指挥东南军政的大权。

曾国藩跃升为封疆大吏,令胡林翼欣喜不已。他向曾国藩交了一份指导性的战略提案。他指出,打仗要布远势,切忌目光短浅。曾国藩打算分兵南岸,一路从池州攻取芜湖,一路从祁门前往徽州和宁国,一路专守广信,防守江西,都是内线进兵,而缺乏外线攻击部队。对于曾国藩的征兵取饷计划,胡林翼也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曾国藩把湖南和湖北作为主要兵源地,把江西作为主要饷源地,指望三省联合,恐怕时间会拖得太长。此外,他向江西要饷,却提出只要商品税,将农业税交给巡抚收支,这个算盘打得太窄。既然你曾国藩当了两江总督,就要拿出大官的气派,包揽所有兵源和饷源,一手把持,只要有得力的下属收取盐税和粮食税,还怕没有饷源吗?苏州和常州失守以后,各级官员死的死,散的散,曾代总督正好可以补上自己信任的干才,何乐而不为呢?

胡林翼提议派出两支部队从外线进兵,一取杭州,一出淮扬,让曾国藩信得过的沈葆桢、李元度和李鸿章分别出任江西、江苏的布政使,这样就可以做到兵饷归于一家,全部在曾大帅的掌握之中了。胡林翼强调,大局的安危,就看曾国藩敢不敢放胆去做了。急脉缓受,大题小作,是办不好事情的。他鼓励曾国藩趁着徽州和宁国还在官军手中,迅速部署各路兵力,大张旗鼓向东挺进,与友军会师于当涂,从湖州开向苏州与常州,让扬州的战马饮水于江浦。

曾国藩看了这份提案,备受鼓舞。左宗棠也赞成先派一支部队保卫浙江,再北上江苏。但是曾国藩自咸丰八年复出之后,对待军事格外慎重,没有采纳胡林翼的建议大踏步东进,而是渡到江南,进驻皖南的祁门,向胡林翼借来鲍超的六千人,自己带领朱品隆、张运兰所部,共计一万一千人,到偏僻的祁门建立湘军大营。他决定一步一个脚印,首先攻克安庆,再从安徽向东进兵。他决定不撤安庆之围,由曾国荃主持安庆攻坚战。

这时朝廷派往增援四川的萧启江在成都去世,胡林翼想让左宗棠迅速高升,形成左、胡、曾沿长江连成一线的格局,奏请朝廷任命左宗棠到成都接领援川湘军。咸丰颁下特诏,任命左宗棠督办四川军务。胡林翼询问左宗棠的意思,左宗棠回答说:他的部队刚刚组建,不愿独自负责一个方面。胡林翼尊重他的意见,与曾国藩联合上奏,称江西、安徽军情紧急,请让左宗棠仍然增援安徽,后来朝廷令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带领湘军前往上任。

  曾国藩虽然没有大举东进,朝廷仍然实心依靠他,很快就将他实授两江总督,并兼任钦差大臣。但是东南一带除了湘军以外,还有其他将帅各拥弱兵,对曾大帅毫无尊重,各人画疆分守,就地筹饷,直接向朝廷奏报,互相都不通气。胡林翼认为,时局都是被这些人所败坏,只有起用更多的贤才取代他们,才能补救。于是他上疏推荐沈葆桢等十六人,纳入朝廷的高级人才库。他还奏请朝廷令曾国藩在淮安、宁国、太平、衢州、杭州另设三支水师,作为平定江苏的根本。

虽然朝廷把肃清东南的权力棒交给了曾国藩,胡林翼还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东征大计。在安徽西部,湖北清军多达一万七千人出征。当曾国藩被太平军包围在祁门的时候,胡林翼派李续宜亲率四营前往增援。

  在曾国藩的东征计划中,第一个目标是攻克安庆。胡林翼为了配合行动,用自己的部队牵制了太平军大量兵力,使曾国荃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安庆守敌。

胡林翼因操劳过度,罹患大病,几十天无法起床。他感觉肩上的担子太重,而眼看就到岁暮,各军粮食却无着落,还欠下二百万两军饷。湖北滨江州县遭灾歉收,粮食税必须缓征,而商品税和盐税又日益短缺,只得降低标准收取捐款。他下令从武昌仓库提取稻谷三万石,碾米接济军粮,为东征贡献最后的储备。他在病床上得知祁门再次遭到太平军围攻,曾国藩的饷道和通信连续五天断绝,祁门一再向胡林翼求援。胡林翼昼夜筹划对策,病中也不能安生。

咸丰十一年二月,陈玉成召集几万捻军西攻湖北,先后攻陷英山、蕲水与黄州,另派五六万人围攻麻城,进扑松子关。接着,陈玉成袭击黄安、孝感与黄陂,武昌大震。当时李续宜新任安徽巡抚,胡林翼认为,敌军向西攻击,还是意在解安庆之围,倘使湘军放弃对安庆的攻击,那么官军就丧失了所有优势,中了陈玉成的计谋。于是,他派李续宜率师回援,而让湘军加强对安庆的攻击力度。他又担心李续宜若是打了胜仗,太平军会从蕲州、黄州、宿松攻击安庆湘军的后背,那么曾国荃的部队也会孤立,所以他请求鲍超火速渡到江北增援曾国荃。但是由于李秀成袭击江西腹地,抚州和建昌同时告急,鲍超没有渡江。

不久,太平军占据黄州,分兵攻占了德安。胡林翼担心武汉无备,飞令杨载福率水师西上,而调成大吉、梁作楫分兵去保汉口。不久,屯驻上巴河的敌军从马鞍山直窥武昌,李续宜率全军和舒保的骑兵渡江赴援。胡林翼深自咎责,奏请议处,亲率五百人守城。此时他的生命力将要耗尽,连续十天呕血,多次病危。

胡林翼虽然在湖北让陈玉成占了一些便宜,但陈玉成并未达到牵制安庆湘军的目的,他只好留下部队据守德安,自率精锐回援安庆。他又召集二十多万捻军渡过淮河,企图歼灭曾国荃所部。胡林翼强打精神发号施令,调兵攻打集贤关,为曾国荃助威。

陈玉成探知青草塥空虚,认为桐城的清军无法远攻,便分三路来攻青草塥。此时曾国藩刚在徽州吃了败仗,听从大家的劝告,移驻东流,令鲍超渡江进攻赤冈岭敌垒,胡林翼也派成大吉等军增援。鲍超与成大吉合攻赤冈垒,俘斩数千,生擒敌军首领刘瑲林,将之处以磔刑,传首安庆城下,以动摇安庆守军的军心。

安庆这边刚刚松动,江西的太平军又攻打湖北的崇阳和通城,清军驻防部队溃败,丢失了兴国,武昌又遭到威胁。胡林翼听到警报,咯血加剧,勉强动身返回武昌,请假两月休息。当时湖北省长江以南的咸宁、蒲圻、崇阳、通城、大冶、武昌县全被太平军攻占,官文与李续宜已先派兵前往迎敌。太平军听说胡林翼已回武昌,无心恋战,全部撤走。

  胡林翼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咳得无法入眠。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派使者带着药物过来慰问。七月二十七日,胡林翼以病势增剧为由,奏请开缺回籍调理,密荐李续宜继任湖北巡抚,朝廷批准。

咸丰十一年八月一日,曾国荃的湘军攻克安庆,捷报送到武昌,胡林翼忧心大解。但是,咸丰在承德驾崩的小道消息接踵而来,却又久不见哀诏下达。胡林翼为此忧思彷徨,半夜起床,仰视北方,说道:“京师必定有事!”于是病情再次加重。他在八月七日写给曾国藩的信中说:“主少国危,又鲜哲辅,殊为忧惧。”这就是胡林翼的绝笔,饱含着对国运的忧虑。

曾国藩向朝廷报告收复安庆的消息,将首功归于胡林翼。奏疏中写道:

楚军围攻安庆已逾两年,其谋始于胡林翼一人画图决策。

曾国藩又写信给胡林翼说:

回忆九年八月国藩行抵黄州时,老前辈执地图见赠,指画进兵之路、击援之法、添兵筹饷之计,忽忽巳逾两年。今名城告克,仍不出老前辈初定规模。

皇帝有诏:“安庆陷九载,楚军合围,胡林翼画策督剿,攻克坚城,厥功最伟。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

  不久,清军相继攻克桐城、庐江与舒城,曾国藩进驻安庆,湖北的孝感、黄州各府县先后克复,全省肃清。红旗奏凯的日子里,胡林翼只剩下奄奄一息,无可救治了。不久,咸丰皇帝的噩耗送达。胡林翼感念大行皇帝对他的信任,追慕沉挚,拊心悲泣。八月二十六日,他追随年轻的皇帝而去,病逝于武昌巡抚衙门,年仅五十岁。

      湘军的东征大业,始于湖北,终于金陵。最初阶段由胡林翼主持,攻克武昌,巩固湖北;中间阶段,到攻克九江、攻略安徽西部为止,还是胡林翼主持,接下来是收复安庆,曾氏兄弟唱主角,胡林翼鼎力协助;湘军攻占安庆之后,胡林翼辛劳而死,未能参与最后阶段即攻克金陵的战争,但是湘军将士在战胜洪秀全的最后时刻,无不缅怀他的功绩,因为没有他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如擎天大柱撑住将倾的东南半壁,湘军就不可能取得东征的最终胜利。因此我们可以说,胡林翼是湘军东征大业的中流砥柱。

   

    上文摘自岳麓书社出版的《帝国余晖——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

    

 

 

为什么说罗泽南是湘军政委